快訊

電玩即政治!曾被忽略的「女性玩家」性別經驗

MiLB/張弘稜先發演出15上15下 與隊友接力完全比賽寫紀錄

南投市長張嘉哲妻遭爆婚內出軌 夫妻發共同聲明全說了

不菸不酒!60歲男腰痛竟查出6公分肝癌 醫:愛吃「這一味」惹禍

一名60多歲的男子,平時作息正常、無B型或C型肝炎,也不抽菸不喝酒,家族也沒有肝癌病史,原以為自己是「健康模範生」,卻因腰部隱隱作痛就醫時,意外被診斷出肝癌。圖/Ingimage
一名60多歲的男子,平時作息正常、無B型或C型肝炎,也不抽菸不喝酒,家族也沒有肝癌病史,原以為自己是「健康模範生」,卻因腰部隱隱作痛就醫時,意外被診斷出肝癌。圖/Ingimage

一名60多歲的男子,平時作息正常、無B型或C型肝炎,也不抽菸不喝酒,家族也沒有肝癌病史,原以為自己是「健康模範生」,卻因腰部隱隱作痛就醫時,意外被診斷出肝癌,發現肝臟內已有一顆約6公分的腫瘤。醫師追查原因,才驚覺與他長年「愛吃花生糖」的習慣有關!

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這起案例,指出這名男子有輕微脂肪肝,但整體健康狀況不差,近期因右後腰隱痛至泌尿科求診,原以為是腎結石,結果X光未發現異常,醫師認為症狀不像泌尿道問題,轉介他到肝膽腸胃科進一步檢查。

錢政弘安排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在男子肝臟靠近腎臟處,有一顆直徑6公分的大腫瘤,經確認為肝癌。他說明,早期肝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若腫瘤位置靠近肝臟表面或鄰近器官,就可能出現像腰痛這類異常警訊。

進一步詢問生活習慣,錢政弘才發現男子有個致命愛好:超愛吃桶裝花生糖,常常一桶一桶慢慢吃。他指出,問題並不在於花生本身,而是「保存不當」的花生製品容易受潮發霉,滋生黃麴毒素,這是已知的強致癌物,長期攝取恐大幅增加罹患肝癌風險。

錢政弘提醒,許多台灣傳統小吃如刈包、火鍋店常見的花生粉桶,也都可能因暴露空氣中而變質,建議民眾選擇密封包裝、有保存期限標示的產品,才能吃得安心、避免健康風險。

醫師 腎結石 脂肪肝 肝癌

延伸閱讀

年薪300萬!她不解工程師「騎車上班」 過來人嘆:開車太浪費

景點全都要走一輪!她不解「有錢人出國1舉動」 全場秒懂:我也是

好市多新上架Switch 2!會員曝「成年人心聲」 全網爆共鳴

打不開!PTT「停機19小時」原因曝光 鄉民集體崩潰:這才叫世界末日

相關新聞

睡太少、太多都不行! 研究顯示:每天睡7至8小時 罹糖尿病風險最低


睡眠不僅影響精神狀態,更與慢性病風險息息相關。根據「Diabetes Care」期刊一篇涵蓋逾48萬人、長達16年追蹤的研究顯示,每日睡眠時間若少於7小時或超過8小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都會顯著上升,其中「7至8小時」為最理想睡眠區間。

常見「1蔬菜」鈣含量大勝牛奶 營養師推:補鈣還可控制熱量


每日中餐選擇便當是不少上班族的習慣,雖然菜肉均衡,但根據調查,台灣民眾的鈣質攝取普遍不足。營養師提醒,其實常見的便當配菜「小松菜」含鈣量高,且吸收率優異,是補鈣的好選擇,特別適合素食者或需加強骨骼健康的族群。

失智人口翻倍成長 專家建議:從「生活型態六招」保護大腦健康

失智症已成為全球高齡社會的重大挑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50年,全球失智人口將從目前的5500萬人上升至1.3億人,醫療與照護成本預期增加三倍。專家指出,面對這場「記憶風暴」,除了藥物治療與早期診斷,從日常生活出發建立健康習慣,也是預防與延緩失智的關鍵。

1蔬菜維生素、纖維多還可抗癌 醫師讚:男性的壯陽菜

南韓超紅貝果你吃過了嗎?醫師呂謹亨分享,最近經由患者介紹,得知一家很紅的貝果店,因此請妻子買了一大袋和診所同仁分享。其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口味正是南韓超夯的「韭菜洋蔥乳酪貝果」,呂謹亨大讚「濃濃的乳酪醬,完美的融合了重口味的韭菜和洋蔥,又保有爽脆口感」,更重要的是「韭菜」是非常健康的食物,甚至又稱「起陽草」、「壯陽菜」。

綠竹筍怎麼煮更甜?國宴主廚揭關鍵「一味」:層次更升級

台灣每年6月至8月是綠竹筍盛產期,近期價格下滑,本週批發價來到每台斤79.9元,較5月初上市時明顯回落,讓不少家庭主婦直呼「終於可以放心買」。不過,想煮出鮮甜又無苦味的綠竹筍,有一關鍵配料常被忽略——辣椒。

消費者注意!無印良品官方回收這型號風扇 退款期限曝光

愛用無印良品的消費者注意了!品牌近日宣布,旗下熱銷的「空氣循環風扇/擺頭型/大」部分商品出現使用異常情況,經檢查後確認為製程問題,決定啟動預防性全面回收,民眾若持有指定型號,可退回2,590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