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菜正值產季!農糧署揭秘挑選方式:這樣煮最好吃

口感爽脆、營養豐富的龍鬚菜,是不少民眾熱炒店必點菜色之一。進入春夏產季,國產龍鬚菜大量上市,不僅栽種過程病蟲害少、農藥使用率低,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營養素。專家建議,選購時應挑嫩葉、保存得宜,料理時則掌握汆燙與冰鎮的技巧,就能吃出最佳口感。
農糧署日前在臉書粉專提到,國產龍鬚菜主要產地分布於花蓮、高雄與南投,每年春、夏為主要產季,氣溫與濕度條件有利生長。由於病蟲害相對較少,栽培過程中農藥使用率較低,成為民眾安心選購的蔬菜之一。
東區分署表示,龍鬚菜含有鋅、鐵、維生素A、C與膳食纖維,具補血、促進新陳代謝與幫助腸胃蠕動等多重營養價值,適合各年齡層食用。其嫩梢與捲鬚部分口感爽脆,常見於熱炒、涼拌等料理方式中。
農糧署也提醒,選購時應以梢葉短小、色澤翠綠且梗部易折斷者為佳;若出現黃葉、捲鬚過長或鬚端黑化,則可能已不新鮮。購回後可用紙巾包裹再置入塑膠袋中冷藏,約可保存2至3天,建議儘早食用風味最佳。
料理方面,龍鬚菜適合快速汆燙或清炒。民眾可先以1大匙鹽與1大匙糖加入滾水中,放入龍鬚菜拌開後汆燙約30秒,隨即撈起置於冰水中冰鎮,有助於維持翠綠與脆度。事前處理則可摘除過長捲鬚與粗纖維葉梗,再剪成3至5公分段落,更易入口。
農糧署指出,龍鬚菜因為病蟲害少,栽培過程中「不太需要施用農藥」,是台灣蔬菜中屬於農藥使用量低的品項之一。由於龍鬚菜生命力強、生長快速,在市場上易取得有機或安心栽培品項,因此消費者可安心選購當季國產龍鬚菜,支持在地中小農栽種與友善農作方式。
▪️三颱鼎立!「路徑天女散花」避開台灣 專家提醒:天氣仍不穩
▪️今年首次3颱並存 范斯高外圍環流衝擊北、宜 明天輪到中南部
▪️范斯高、竹節草有「藤原效應」 吳德榮:今明雙颱環伺 下周中南部多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