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川普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 裴洛西:危險的訊號

Windows XP藍天綠地經典照變葡萄園!網友失望「變醜了」原因曝光

高教耗材/美博士生成本高 實驗室走3人損失200萬美元

你是「B肝疫苗斷層世代」嗎? 全台200萬人要小心B肝帶原風險

B、C型肝炎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可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記者廖靜清/攝影
B、C型肝炎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可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記者廖靜清/攝影

B型肝炎曾被視為國病,透過母嬰垂直感染,帶原率非常高,對國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台灣從1986年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有效降低了新生代B肝帶原率。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這項政策被視為全球第一個國家型B肝防治計畫,另逐步展開高風險B、C型肝炎病人的抗病毒藥物治療計畫。

目前全球約有超過3億人口患有B型及C型肝炎,且每30秒就有1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而肝癌也長年位居我國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吳昭軍說,台灣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癌,高達80%B型、C型肝炎有關。「預防及治療B、C型肝炎對於降低肝癌發生率是關鍵,除了新生兒接種疫苗,更擴大篩檢、提供藥物治療。」

吳昭軍說,肝炎防治計畫一路走來,從疫苗、篩檢到治療,以達到消除肝炎的目標。在成人預防保健部分,提供45歲以上民眾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並擴大篩檢年齡至40至79歲的原住民。為了涵蓋1986年前出生者,在B肝疫苗政策加強「疫苗斷層世代」,估計仍有200萬B肝帶原者。

自8月1日起,開始擴大B、C型肝炎篩檢,1986年以前出生者,即年滿39歲可接受終身一次免費B、C肝篩檢,預估約有200萬人受惠。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B型和C型肝炎篩檢的對象為45歲至79歲的民眾,以及40歲至79歲的原住民,符合資格者約1097萬人,年齡下修後,將接上這群斷層世代。

台癌基金會調查針對40歲以上民眾進行B型肝炎認知調查結果,揭示B肝疫苗斷層世代在防治上遭遇的四大認知危機與迷思,包含傳染迷思、知識缺口、追蹤落差、治療中斷。有46%受訪者不清楚感染途徑,40%誤以為共食或飛沫會傳染,基金會強調,錯誤的傳染觀念,讓民眾在預防走錯方向。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張家崙表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有3成3帶原者以為沒症狀就沒事,可能錯過早期控制的黃金期,病程演變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能有效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張家崙呼籲,如果確認為B肝帶原,千萬不要緊張、逃避,其實不到1/3的人需要治療,可與醫師討論後續追蹤計畫,積極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另外,指數正常≠可以斷藥,如果藥吃一半就停,病毒可能全回來,因為有些病毒潛伏在肝細胞內,可能對肝臟細胞造成破壞,服用抗病毒藥物要長期抗戰。

國健署署長出席微電影「老羅的玫瑰與茉莉」,呼籲B肝防治。記者廖靜清/攝影
國健署署長出席微電影「老羅的玫瑰與茉莉」,呼籲B肝防治。記者廖靜清/攝影

肝癌 疫苗 B型肝炎

延伸閱讀

癌症篩檢增平均餘命 乳癌3.38年、大腸癌3.10年 子宮頸癌2.33年

還沒有做過肝炎篩檢嗎?國健署8月起擴大B、C肝篩檢年齡至39歲

高血壓是慢病共同危險因子 量血壓要正確 錯誤手法一次看

國健署人事異動 吳昭軍卸任:署長僅是短暫任期 醫師是永久志業

相關新聞

鄭明典貼圖「看見大氣長河」氣流昨晚無法越山 網友:好險啊

昨晚起西南氣流增強,中央氣象署指出,周三前都會受到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雨勢明顯,易有大雨或豪雨,甚至局部豪雨等級降雨發生...

北捷文湖線異常列車動彈不得 南港展覽館塞爆

台北捷運文湖線大直站往動物園站方向一部列車異常警訊。北捷表示,目前處理中。

大雨下到何時?吳德榮揭此時天氣恢復晴朗炎熱

大雨一直下,中南部要防致災雨。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htt...

12綠植盆栽大PK!最強空氣淨化 研究證實:僅「它」能增加負離子

中興大學園藝學系博士朱恬儀研究發現,家中綠植盆栽其實是天然空氣淨化機,常見的粗肋草、黃金葛等12種觀葉植物,僅「山蘇」能...

台灣首對AI男女二重唱即將正式出道 杜奕瑾:AI並不可怕

八月初,四位花蓮歌手迴佳、花瀾、基姜、陳廷恩,將在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舉辦專輯發表會。四位歌手中有兩位是AI、兩位是...

1天5餐才抗老?日專家揭「長壽」黃金飲食法則 吃對點心更健康

根據日媒「kaigo-postseven」報導,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自然會出現老化現象,但透過正確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延緩老化、延長健康壽命。專家指出,食物會直接影響細胞健康,因此每一口吃進去的食物,都可能成為「老化與否」的分水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