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B肝疫苗斷層世代」嗎? 全台200萬人要小心B肝帶原風險

B型肝炎曾被視為國病,透過母嬰垂直感染,帶原率非常高,對國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台灣從1986年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有效降低了新生代B肝帶原率。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這項政策被視為全球第一個國家型B肝防治計畫,另逐步展開高風險B、C型肝炎病人的抗病毒藥物治療計畫。
目前全球約有超過3億人口患有B型及C型肝炎,且每30秒就有1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而肝癌也長年位居我國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吳昭軍說,台灣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癌,高達80%B型、C型肝炎有關。「預防及治療B、C型肝炎對於降低肝癌發生率是關鍵,除了新生兒接種疫苗,更擴大篩檢、提供藥物治療。」
吳昭軍說,肝炎防治計畫一路走來,從疫苗、篩檢到治療,以達到消除肝炎的目標。在成人預防保健部分,提供45歲以上民眾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並擴大篩檢年齡至40至79歲的原住民。為了涵蓋1986年前出生者,在B肝疫苗政策加強「疫苗斷層世代」,估計仍有200萬B肝帶原者。
自8月1日起,開始擴大B、C型肝炎篩檢,1986年以前出生者,即年滿39歲可接受終身一次免費B、C肝篩檢,預估約有200萬人受惠。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B型和C型肝炎篩檢的對象為45歲至79歲的民眾,以及40歲至79歲的原住民,符合資格者約1097萬人,年齡下修後,將接上這群斷層世代。
台癌基金會調查針對40歲以上民眾進行B型肝炎認知調查結果,揭示B肝疫苗斷層世代在防治上遭遇的四大認知危機與迷思,包含傳染迷思、知識缺口、追蹤落差、治療中斷。有46%受訪者不清楚感染途徑,40%誤以為共食或飛沫會傳染,基金會強調,錯誤的傳染觀念,讓民眾在預防走錯方向。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張家崙表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有3成3帶原者以為沒症狀就沒事,可能錯過早期控制的黃金期,病程演變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能有效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張家崙呼籲,如果確認為B肝帶原,千萬不要緊張、逃避,其實不到1/3的人需要治療,可與醫師討論後續追蹤計畫,積極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另外,指數正常≠可以斷藥,如果藥吃一半就停,病毒可能全回來,因為有些病毒潛伏在肝細胞內,可能對肝臟細胞造成破壞,服用抗病毒藥物要長期抗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