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長者聘外籍看護免評 失智症協會憂「照顧排擠效應」

關於就業服務法第46條,立法院三讀通過80歲以上長者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失能及照顧需求,可直接申請聘僱家庭看護移工,新法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台灣失智症協會表達高度關切,這項政策將大幅放寬高齡者申請外籍看護的資格,但是在沒有失智失能認定的情況下,恐將導致嚴重的「照顧排擠效應」。
80歲長者聘外籍看護免評將於八月一日上路,是否影響國內長照體系發展,以及衝擊影響中重症家庭聘僱外籍看護工權益,各界有不同聲音。台灣失智症協會認為,失智家庭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大,新法看似造福廣大銀髮族,卻對失智者家庭造成不小衝擊。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家庭因照顧需求的特殊性,例如失智者常伴隨認知功能退化、精神行為症狀,有許多居家、行動安全風險,需要長時間安全看視,不只是重症,輕中度家庭聘僱外籍看護的需求也很高。
她指出,根據協會服務統計,約1/4的輕中度失智個案已聘有外籍看護,反映出即使在病程初期,家庭也常面臨無法自行負荷的照護壓力。而失智家庭在聘僱外看本來就處於弱勢,照顧上須頻繁嘗試、重複溝通。
此外,行動能力好、有自主性、有精神症狀與行為障礙(BPSD)、重度失能需要高度體力照顧以及體力好但睡眠短淺的年輕型失智者,通常被認定為困難照顧。看護頻繁更換是許多失智家庭面臨的現實,也進一步加劇家庭經濟與照顧壓力。
陳筠靜強調,協助失智者適應照顧人力要花許多心力,許多家庭都為了留住看護而不斷加薪。新制即將上路,協會已接獲家屬被仲介不斷預告:「 不能期待有所選擇,失智者不好照顧,將是被選擇的角色。」失智家庭恐成為新制上路後的弱勢族群。
一旦政策開放,健康或僅輕度衰弱的長者申請外籍看護,勢必使得外籍看護人力被優先吸引至照顧相對輕鬆的案件。陳筠靜認為,這對失智症、重度障礙、罕病等高需求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定會產生排擠效應。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二大呼籲,首先,失智者的照顧需求必須被看見、被重視;不只是重症,從輕度開始,失智家庭面對的挑戰是真實而持續的漫長歷程。第二,政府應盡速建立明確的保障機制,並確實監督與落實,確保照顧資源能合理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被市場機制排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