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部安定就業推動要點6大項目 保障受關稅衝擊勞工權益

勞動部表示,已擬訂「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支持勞工安定就業推動要點」,全方位協助勞工穩定就業。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表示,已擬訂「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支持勞工安定就業推動要點」,全方位協助勞工穩定就業。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美國對台課徵關稅可能對我國產業及就業市場造成之衝擊,行政院今天表示,正式核定880億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相關部會也公布支持方案的申請程序、條件及相關細節。 勞動部啟動安定就業推動要點6大工作項目,保障受關稅衝擊勞工權益。

勞動部表示,為避免企業用人大幅波動、勞工失業風險上升及青年初次就業困難等問題,已擬訂「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支持勞工安定就業推動要點」,規畫支持受影響企業辦訓、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維持僱用安定、整合型就業服務、鼓勵青年參加政策性產業訓練課程、初次尋職青年就業促進等6大工作項目,全方位協助勞工穩定就業。

勞動部說明,支持受影響企業辦理職能訓練,包含協助受衝擊企業提升員工職能,提供內部或聯合辦訓最高補助200萬元,並延長114年度受理申請至9月30日,鼓勵企業積極投入職能升級。

減班休息勞工再充電部分,在職勞工與事業單位協議實施減班休息期間,可利用空檔參加勞動部核定課程,並依實際訓練時數申請訓練津貼,亦可在薪資差額內合併領取僱用安定薪資補貼。針對月薪3萬300元以下低薪勞工,每月參訓12小時內也可申領津貼,最長6個月。

維持僱用安定部分,為避免企業因關稅而裁員,推動雇主透過勞雇協商縮短工時與調薪,由政府提供減班勞工薪資差額補貼。目前已開放橡膠製品、機械設備、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3業別申請。

整合型就業服務部分,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主動協助受衝擊產業離職的中高齡等失業勞工對接缺工的事業單位,提供「先僱後訓」的工作崗位訓練補助、僱用獎助及職務再設計補助,提供客製化整合協助,強化就業媒合成效。

鼓勵青年參加政策性產業訓練課程部分,將配合青年尋職季節與產業衝擊狀況推動青年訓練獎勵措施,協助15至29歲青年安心參訓、培養國家重點與跨域產業技能,每月獎助學習獎勵金1萬元,最高12萬元。

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措施部分,針對未就學未就業之青年,提供職涯輔導與每月5000元尋職津貼,若於計畫期間穩定就業並達階段性工作月數,領取尋職津貼與就業獎勵合計最高可獲4萬5000元,鼓勵積極就業與持續投入職場。

勞動部指出,推動上述工作項目所需經費,於「強化經濟韌性及出口供應鏈支持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尚未通過前,將先以就業安定基金等相關基金預算支應,確保給勞工的協助不延宕、不中斷。 至於維持僱用安定所採補貼措施,則將視關稅談判結果及政府支持企業營運各項方案之實施情形,適時評估推動。

勞動部 青年

延伸閱讀

關稅政策反覆搖擺 已開發歐洲股票型基金淨流入居冠

從川普祭關稅大刀到豁免 蘋果如何在美中博弈中求生?

雨天擴大撐傘!政院核定880億產業支持方案申請細節

Tesla Cybercab自動駕駛計程車被川普關稅政策害慘了!

相關新聞

勞部安定就業推動要點6大項目 保障受關稅衝擊勞工權益

因應美國對台課徵關稅可能對我國產業及就業市場造成之衝擊,行政院今天表示,正式核定880億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

面試只靠文憑?她曝HR最在乎「1點」 內行人搖頭:學歷不等於能力

面試總是上不了?一名女網友在Dcard透露朋友身為HR的審查標準,表示首先還是以學歷優先,其次為資歷,最後是外貌與年紀。更重要的是「一張白紙」,指出開價太高或是履歷太過複雜都有可能被刷掉。

全公司把她當「萬能工具人」 老闆孩子活動、總經理生病就醫都得處理

有些工作不適合時,應該果斷離職,避免自己情緒內耗。日前有位女網友表示,她進公司後,成為了公司裡的萬能工具人,原本是主管、行政或前輩該處理的事情,全部都變成他要處理,連總經理生病,都是他要負責聯絡醫院,主管孩子的收涎活動也要他處理,不少人喊「快公開是哪家公司」。

2.8K免通勤自由度高?3.5K正統大公司?她猶豫2職缺 多數人選這家

高薪工作一定好?一名女網友在Dcard徵求廣大網友建議,目前有兩份工作可以選擇,一是月薪2.8k的小公司,另一個則是3.5k規模較大的公司,兩者職務大同小異,各有優缺點讓她無法拿定主意,身為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想問問大家的意見。

五一勞工大遊行訴求 明年最低工資應達3萬2000元

賴清德總統即將就任滿1年,廣大勞工將在5月1日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五一勞工大遊行」。今天由數十個工會及NGO團體召開行前...

近七成八民眾憂關稅戰影響工作 「這職缺」逆勢年增11%

正當全球壟罩在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陰霾的時期,超微董事長蘇姿丰日前旋風訪台,也讓她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蘇姿丰除了表示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