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文學相對論 2-2】木下諄一vs.馬場克樹/約定之地

左圖:木下諄一。(圖/木下諄一提供)
右圖:馬場克樹擔任中央廣播電台日語節目《非常台灣》主播。 (圖/馬場克樹提供)
左圖:木下諄一。(圖/木下諄一提供)
右圖:馬場克樹擔任中央廣播電台日語節目《非常台灣》主播。 (圖/馬場克樹提供)

▋五十歲的覺悟

馬場克樹:

去年我到「台南市日本人協會」演講,主題是「十年磨多劍:我的台灣斜槓人生」。其實成語正確用法是「十年磨一劍」,源自唐詩,賈島的〈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識。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以「多劍」取代「一劍」來表達我作為創作歌手、演員、文字工作者、廣播節目主持人的處境。況且這樣生活已經持續十二年了,應該有資格說「十年磨多劍」這句話。

最初的夢想是「音樂」,持續耕耘的過程中,逐漸有人找我寫歌、唱歌,在電影片尾主題曲留下我的名,在音樂節、居酒屋、春酒尾牙等活動留下我的身影。隨著音樂領域發展,意外收到「戲劇」邀約,爾後巧遇「寫作」契機。專欄寫著寫著集結成書,《約定之地》出版後,「電台主持人」的工作來敲門。隨順因緣,驀然回首,十二年來,手中打磨的劍,已從一把、兩把、三把,增加至四把。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開這般「斜槓人生」,歸功於台灣文化獨特的「多元」、「包容」、「靈活」,這部分稍後再說明。

前述台南演講中,我與觀眾分享「人生哲學」,五十歲某天突發奇想,想到近代以前的日本有句俗語「人生五十年」,而江戶時代末期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約四十六歲。如果活在那個時代,我的生命已然完結了。若將過去五十年當作「前世」發生的事,將往後每一天當作「今生」,人生五十可以是巨大優勢,而非邁向遲暮,承接前世獲得的知識、經驗、人脈,在有生之年把握無悔的今生。今生年紀不必校正回歸至零歲,只需倒帶二十年,以三十歲還勇於接受挑戰的心態重啟新人生。

這個想法在十年後仍然是我前進的動力。去年來到「花甲之年」首先意識到:從現在開始,我剩下的時間會變得更有限。這意味著需要更充實、更濃密的度過每一天、每一周、每個月、每一年。讓我打D檔,以更高速檔位、更用力踩油門的方式來駕駛人生這台車吧!假設有人問我:「你生命中最最充實的時間是什麼時候?」我想成為一個永遠可以自豪地說「此時此刻」的人。我的座右銘是「不為昨天後悔,也不為明天擔憂」,會有這樣想法是因為五十歲的那個「覺悟」。

講到「覺悟」,因為有木下先生,我才能夠接受更多挑戰。儘管同為五年級生,你又稍微比我年長兩歲,但看到你已屆「耳順之年」仍跨出舒適圈,勇敢挑戰陌生領域。從原本對3C產品一竅不通、使用傳統手機,甚至不知如何使用LINE,把自己磨練到能獨立完成拍片、後製剪輯、上傳到平台、分析演算法,現在已經是擁有兩個頻道相加9.5萬名訂閱者的YouTuber!你是我的學習典範,藉此機會我想向你表達內心的感謝!

▋像蒲公英之絮一樣被風吹來

我在日本多語言媒體網站「nippon.com」的專欄,2017年起,歷經四年,採訪二十三位長居台灣活躍於不同領域的日本人。承蒙時報出版厚愛,專欄集結成冊,在李筱婷主編建議下,增寫一篇自己的故事,總計二十四篇恰好與「節氣」相同。2021年十二月發行了第一本書《約定之地:24位在台灣扎根的日本人》。

木下先生,你是我採訪的第一個人,2017年三月,恰逢你剛在日本出版第一本小說《アリガト謝謝》(講談社出版),從這部小說的背景「日本311大地震」發生算起,已滿六年。2011年3月13日,地震後第三天,你出席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的「台北文學獎」頒獎典禮,以中文小說《蒲公英之絮》(印刻出版)獲頒年金類獎項,並且也是第一位獲獎的外籍人士。

你在《蒲公英之絮》描述五位日本人來到台北的故事:「如蒲公英之絮般,隨時間的風飄蕩著,在空中流浪、遠渡重洋,落腳在──台北。」

我想「24位在台灣扎根的日本人」,包含你與我,也宛如蒲公英之絮,隨風飛翔各自扎根在台灣這片土地,而台灣是這些蒲公英之絮的「約定之地」。

當我撰寫《約定之地》時,意識到「在台灣扎根的日本人」有一個共同點。如前所述,我認為台灣文化的三大特徵是「多元」、「包容」、「靈活」。書中人物都是充分利用這三大特徵,並巧妙地內化到自己生活中。更明確地說,書中所有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台灣化」了,其實這也是貫穿《約定之地》的隱性主題。

我們這些像蒲公英之絮一樣被風吹來的人,之所以能在這片土地扎根,當然是跟台灣、台灣人有深厚的「緣分」。另一方面,因為我們在台灣有可以發揮的「舞台」。木下先生,這也是你與台灣情牽四十年的原因嗎?

在紙上對談(12月文學相對論2-1)曾提到二十四年前我第一次來台灣旅遊,十七年前長居台灣,十二年前成為音樂、戲劇、寫作等領域的創作者,因此認為自己與台灣的緣分已經有二十四年了。不料2018年,意外發現令我震驚不已的事。

年邁的父親某天夜裡突然悠悠說道:「你們的奶奶可是在台灣出生的呦!聽說外公後來去了南洋做貿易,可惜知道這些事情的長輩都走了,沒有人可以問了……」我曾經多次尋找卻絲毫沒有線索,以為此生都不可能解開謎團,未曾想過命運之神另有安排,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數年後,2018年初,我偶然在網路搜尋到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文書》,以及透過台灣史研究家陳力航先生而得到當時的日文報紙《台灣日日新報》等文件,輾轉得知自己的外曾祖父梛野尚豬,1896年已經在台灣擔任總督府文書課的文官,也在一百多年前的台北艋舺生活,辭官後留在台北大稻埕,最後病逝於現今台大醫院舊館的衝擊事實。

在我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其實是從阿祖的時代,就已經開啟我們家族跟台灣的緣分,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線,跨越時空緊緊牽引著我,冥冥之中注定來到這裡,成就現在的我。如今我相信,台灣這片土地、台北這座城市是我的「約定之地」呢!

2000年第一次走在台北萬華的街頭,我感受到難以言喻的懷念、似曾相識的感覺湧上心頭,也不會是偶然而已吧!木下先生,你也認同嗎?

▋選中這片土地的日本人

木下諄一:

馬場先生,《約定之地》一書是你的大作,當中收錄活躍於台灣的二十四位日本人,以專訪的形式(當中有一位是馬場先生你,自己不需要採訪自己吧),將他們介紹給台灣人。翻看書後真令我驚訝,原來有這麼多的日本人在這片異鄉從事各個不同的行業領域。

想起當年,我剛來台灣的時候,日本人屬於稀有動物,想要在街上看到日本人的機會極度渺茫。偶然遇見,地點若不是在夙負盛名的故宮博物院,便是中正紀念堂這類深具地標性質的觀光區;而且通常是一群上了年紀的歐吉桑,跟在導遊的後面,在熾熱的太陽底下戴著帽子、頸上掛著照相機四處獵奇。由於是如此難得,那時我最常從台灣人口中聽到一句話是「你是我第一個見到的日本人」。

馬場克樹在八得力樂團「2018愛在觀音山跨年晚會」演出。(圖/吳英奇攝影,馬場克樹提供)
馬場克樹在八得力樂團「2018愛在觀音山跨年晚會」演出。(圖/吳英奇攝影,馬場克樹提供)

大約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人變多了,外溢到大街小巷,不再僅限於觀光景點──在超級市場裡,年輕媽媽用嚴厲的口氣講著日語「給我好好用走的,不要跑來跑去」;觀光客不走基本款的觀光路線,反而是拿著旅遊書(說到「旅遊書」,真是充滿時代感),按圖索驥尋找書中推薦的餐廳;還有身穿深藍西裝白襯衫的幾位日本男性上班族,在街上信步而行,完完全全是一幅東京大城市一隅的風景。如今,在台灣的職場中,看得到日本人在各個領域中奮鬥努力的身影。約定之地。選中這片土地的日本人還真不少。

我在2011年寫了一本中文小說《蒲公英之絮》,書的主題是「人與城市的關係」,內容描繪五個定居在台的日本人,他們生活上的經歷與挫折。我自己本身也是長住在台灣,見過的日本人太多了,各有各的故事──有的想遷回日本,一旦考慮現實面,卻行不得,因為回去之後,沒了飯碗,柴米油鹽都成了問題;況且離開日本太久,沒有朋友,原本在台灣建立的人脈也斷了,選擇留下來,起碼不必擔心這些事。有像這樣迫於無奈而走不得的,也有不想離開卻非回去不可的──母親過世後,家中剩下高齡父親一人獨居,她必須回去照顧,只得忍痛割捨在台灣打拚的一切,不情願地道別,重新展開在日本的生活。

人們總以為,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自己就是命運的舵手。然而看了這麼多的人生,才明白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人是順應當下的狀況而邁出下一步,如此一腳印、一腳印構成自己的人生。我是這麼認為的。

《蒲公英之絮》中的一段是這麼說的:

「如同人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分,而人與城市之間也有著類似的東西。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一股神奇的力量。正由於這股力量,人被城市召喚而來,當緣分盡了,人又離開城市而去。」

▋人與城市的關係像談戀愛

我會來到台灣,是因為偶然遇上一位台灣人的緣故,也可以說是透過他而與這裡的土地結緣。當時怎麼也料想不到,只是一位偶遇的人、偶然說的一句話,之後自己的大半人生便在台灣度過。

在台灣這麼長的時間,自然也曾經幾度思考,要不要回去日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次,其一是在1991年,台灣的外交部對於日本人申請居留,無預警採取嚴格審核,原因是前一年的某天開始,始終看中國臉色的日本政府突然對台灣人的居留簽證改採緊縮核發的態度,且無視台灣方面的強烈抗議,於是一年後台灣外交部採取對抗措施。這時候在此地耕耘扎根的許多日本人走投無路,萬不得已,只得抱憾離開台灣而回國。不過我很幸運地找到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並獲取新聞局的核准,得以繼續留在這裡。

其二是在2010年,我打算回日本認真創作,連具體行動都已經計畫好了。可是,真的到了那時候,竟意外獲得台北文學獎,於是人生的規畫又轉了彎。「別那麼早走嘛!現在才三十年而已。」我聽見台北這座城市的溫柔呼喚,內心著實感覺與台北的緣分未了。

我總覺得,人與城市的關係像談戀愛似的──一開始處處感到新鮮有趣,無論是這城市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深具魅力;經過一段時日,濃烈的感覺漸漸轉淡了,也開始倦了,原有的魅力不再;直到有一天發現,四周盡是些令人生厭的事物。我猜想有這樣體會的人應該不只我一個,長住異地的外國人多多少少也有類似的過程。

然而,關鍵就在這一刻。看到那些討厭的事物,能不能接納、願不願意共存,將成為日後人生的轉捩點──如果能接受的話,將重新打開心扉繼續留住於此;反之,無法接受的話,則採取斷捨離的行動,一去不回頭。類似的情節,在台灣的各個城市裡天天上演。

馬場先生,你也在台灣住了很多年,應該不會是例外吧。你在經歷過很多討厭的事情之後,選擇接納而繼續留在這裡。《約定之地》便是把這些具有相同經驗的日本人故事集結而成的一本書。

住在這裡這麼多年,台灣朋友常問起的問題,歸結有兩個:一個是「為什麼選在台灣定居?」針對這題,雖然我今日落腳在台灣,很難保證以後還會繼續住下去;或許哪天遇到其他的機會,到別處展開另一段人生也說不定,端視我與台灣的緣分有多深。在這方面,我的心態是──坦然接受老天爺的安排,順其自然。

另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那麼喜歡台灣?」沒錯,我是喜歡台灣,但這種喜歡需要稍加解釋──它並不是崇拜,也不是憧憬。與戀愛初期的感情不同,是經年累月所產生「人親土親」的那種情感,所以不會掛著「台日友好」的標語,鎮日高喊「台灣好棒棒」討人喜歡的口號。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依我所見,今日的台灣與日本,是我所知的四十多年來關係最為良好的時期。說起日本人聽到台灣,只能想像到金黃色的香蕉,那已經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與昔日相比,日本人對台灣的認識度已經大幅上升。現在很多日本人喜歡來台灣自助行,到九份、迪化街等觀光地遊覽,享受滷肉飯、小籠包、芒果冰等台灣美食;而珍珠奶茶、鳳梨、東方美人茶是絕佳的台灣觀光大使,無論是到日本何地,都大受歡迎。台灣與日本的距離正在拉近當中。我衷心希望,雙方的友誼持續下去,更多的日本人把這片土地當成「約定之地」,在這裡寫下自己的故事。

2025年元月《文學相對論》

王威智×郭熊,將於元月6-7日登場,敬請期待!

人生 台灣人 文學相對論 斜槓 日本 滷肉飯 珍珠奶茶 觀光景點 迪化街 音樂

延伸閱讀

中職/峮峮日本職籃當啦啦隊 網見應援服只留四字:不忍卒睹

太衝擊!日本人來台驚呼「好臭」 掀一票共鳴:這地方最可怕

日本政府提議年金GPIF實質投報率以1.9%為目標

台南安南區商60打造副都心土地分配公告 飯店、商場進駐快了

相關新聞

小姑補貼5000元「一家3口每週蹭飯4天」 給錢開始喊:菜色差

婆媳、妯娌關係常常讓許多人困擾,日前有位媳婦抱怨「公婆人很好,我每天都回家煮飯給大家吃,但有天小姑提出補貼我5000元買菜費後,就開始嫌棄菜色」,讓她無奈表示「說得好像給了我5萬一樣」。

【12月文學相對論 2-2】木下諄一vs.馬場克樹/約定之地

▋五十歲的覺悟

【搬家大作戰5-2】古碧玲/蟻式搬家

戀物的人,在二十六年內,六度搬家。

一句好話

看淡,肩上就會鬆;想開,心上就會通。

媽媽強硬教養小貓…她崩潰憂「越來越敏感」 網皺眉:搬出去

貓咪個性古靈精怪、天性敏感,不同貓咪有不同的照顧方式,剛接回家的貓咪更是不能強迫牠適應環境,以免造成反效果。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近期剛養了一隻新貓,個性好也黏人,然而因為環境不熟悉目前還是比較敏感,沒想到媽媽完全不體諒,主張「動物就應該服從」,硬是抓著貓咪認識家裡的其他動物,不然就是抓著不放牠走。

男年收150萬嫌女友沒上進心 網不挺:人生不是只有工作

學生時期在一起的情侶,出社會後往往要經歷各種現實考驗,一名網友近日在Dcard上發布貼文求助,表示自己和女友從大學就開始愛情長跑,如今他已年薪百萬,女友卻只有80萬。即使兩人有共識未來想要買房生小孩,女友卻沉溺於現在的生活,喜歡在閒暇時間畫畫、看書。這讓原PO無法接受,他無奈表示「感覺我們現在離未來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