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鄉下人家】凌明玉/夫妻談話的田野調查

通常飯桌上不宜多話,但我家飯桌吃的都是J種的菜,很難不誇他兩句(吃人嘴軟?)約莫我也過於愚蠢,不該介入這不擅長的領域,只會讓他看笑話。
有時J會主動開啟新話題,聊聊農事上又有新發現。
這天,他說香蕉和草莓都是屬於旁株會長新苗延續生命的作物,像是香蕉收成後,砍除堆肥,側株明年還會接續生長,草莓則是側株匍匐於泥地上延續了生命。
聽到草莓終於復活有望,實在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就是個偏心又無知的偽農婦,菜園裡所有作物尤其偏愛草莓。
永遠忘不了初次看到網室裡躲藏在葉叢深處偷偷結果的大小草莓,採草莓彷彿中樂透,以為這株只中三碼,沒想到其實有五碼,還有兩顆孿生小草莓藏匿在葉脈背面,喜悅層層疊加。
J才不管我的偏心,所有菜蔬瓜果皆是辛勞看顧的孩子,他喃喃說著,夏日瓜果盛產前,只有地瓜葉、空心菜能為餐桌增色,沒拔完的菜葉就任它在土壤裡熬過冬季,明年夏日再移種。還有秋葵、落神花、南瓜、冬瓜、絲瓜、胡瓜、花生,都得留下種子乾燥後,繼續重生,生命就是這樣生生不息延續。
「真好,這些菜都沒有少子化的問題。」
J聽到結論笑不可抑,隨即瞪了我一眼,意思是不要只會光出一張嘴。
不擅農事的我,的確毫無建樹,在他眼裡愈發慘白無光,心下決定事先準備好話題,參與他的農作日常。夫妻談話還要田調會不會只有我?
「請問,什麼是養土?」
「有些菜種過後會改變土壤,輪種不同的蔬菜可以養土,讓土壤休息也是必要的。問這個做什麼?妳又不種菜。」
「聽到你和大哥在聊天啊。聽不懂就要問。什麼是培土呢?」
「這麼會問……像妳愛吃的玉米,吃根很淺,就需要培土。順便跟妳說,有些作物需要覆土,像是竹筍,過年前要把竹筍下面的土挖起來,曬乾泥土,將老去的根部去除,根部才有空間,等待隔年長出新筍,過年後再覆蓋一層土上去。」
J開始滔滔不絕,彷彿城市家的客廳是他的菜園,手勢指著一畦畦菜,說著這個那個要怎麼栽植的手法,生動而繁複。
「我還有問題,困擾已久,好想知道……玉米筍等於玉米的『小時候』嗎?高麗菜嬰等於高麗菜小時候嗎?」
「這個很多人都會搞混,玉米還沒長大時的確就是玉米筍,高麗菜還沒長大就是高麗菜嬰,這個妳答對了。順便補充一個,青花筍可不等於青花椰,這是兩種不同的作物。像蘿蔔小時候還沒長蘿蔔,開始長苗就可以拿來抓鹽巴醃漬下飯吃很開胃,妳上次吃過啊。」
沒想過自己像是千年姥姥早品嘗過許多蔬菜稚嫩的樣態,這讓我心忐忑,但回味那些嫩芽和翠綠可愛的小菜葉,真有說不出的美味啊。
「所以很多菜的『小時候』都可以拿來吃?這樣好像很殘忍。」
「自古以來,人,為了飽足生活下去,有什麼殘不殘忍?其實這是為作物疏苗的概念,自給自足的種菜才可以先將蔬菜的『小時候』拿來吃。撒種子時,一大把撒出去,有時菜苗容易長得過於密集,也不是好事,適當疏苗,後面的菜才長得好。」
侃侃而談的J,看起來不是為了減輕我愛吃的罪惡而言,務農四年的他慢慢成為有點專業的農夫。好的,開啟種菜開關,果然如同當兵話題,可以讓一個男人打開話匣子,我這個偽農婦也是用心良苦,望J知曉,為了經營閒聊時刻默默做了多少田調。
只會寫作、閉門造字的我,不會幫忙農事的負罪感應該可以消減萬分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