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茶樂6-1】葉怡蘭/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曉事起即瀰漫生命的茶香
日前,因參與活動緣故,填寫資料時,需得提出一本個人代表著作──呃,只能一本嗎?舉頭望向書架,二十多年來陸續出版的十八本書一連排看了一輪……深感這抉擇委實太難,本本都是心血結晶,怎麼挑得出來?
不想猶豫困頓太久,當下,我信手填上的是《紅茶經》,箇中緣由一時間說不上來,事後琢磨,投注其中的研究心力、橫跨歲月以至四方僕僕行腳或是其一,但追根究底,茶在我的生涯中生活裡所占的位置、重要性與意義也是原因吧!
是的,自曉事以來,我的人生裡始終有茶:
幼時家裡隨時備著、喝光就補的「茶心茶」,中學時代和同學一起光顧才正開始在街頭崛起的泡沫紅茶、珍珠奶茶,大學宿舍裡自己摸索學著熬煮當時咖啡廳流行的水果茶,落腳台北後自發上清香齋習了茶藝課──受此觸發,就這麼一步步踏入茶世界,研究、書寫、開課,甚至歐洲日本中國南亞四方各地走踏訪茶,再曾於自己的雜貨鋪賣茶,茶賽中評茶,還推出了自己的私藏調配茶……
然而最是陶然陶醉,卻毫無疑問是自家裡、日日生活中的茶,晨昏日夕、一年四季,悠悠綻芬芳。
以茶開啟千變萬化的日常
是的。我的每一天,都以一杯茶作為開啟──通常一定是奶茶,香醇濃實,味蕾肚腹俱飽足。而雖然同是奶茶,向來挑食喜新如我,可不甘於千篇一律天天重複,和我的日常餐桌一樣,不斷變換著各種不同茶種茶類調味配方:
包括單純茶+奶+糖或蜂蜜的手沖奶茶,直火一鍋烹的鍋煮奶茶,混合茶與牛奶、奶泡的奶泡茶,近年還迷上調入咖啡沖成咖啡奶茶。
茶葉種類更是紛呈,宜於奶茶的茶款如印度阿薩姆、大吉嶺秋摘,錫蘭烏巴、汀布拉,台茶18號紅玉,以至伯爵茶、英國早餐茶、日本焙茶……都是常日基本班底;喝得多了,就連質性相對清淡、一般認為不那麼適合奶茶的茶葉如印度大吉嶺春摘夏摘以至烏龍茶、各色綠茶也不放過,斟酌與厚度足夠的紅茶或咖啡混調後,濃裡見清新,別是另番滋味。
茶之外,其餘周邊元素也有講究:不拘泥一定要牛奶,豆漿以至杏仁奶、燕麥奶都常擔綱;提點甜味的糖與蜂蜜也有多種配搭:紅糖、和三盆糖、棕櫚糖、薑糖,蜂蜜則龍眼荔枝文旦柳丁桂花洋槐花椴樹花石楠花以至栗子冷杉等等等等各式果花草樹之蜜……一一在我的晨飲杯中不斷輪換配對交織流轉,意趣多端。
午後,又是另一茶時間。大半日忙碌下來,這會兒不免有些倦了,遂愛清亮爽勁、明媚奔放之茶:台灣文山包種、金萱、鐵觀音、東方美人、蜜香紅茶,印度春摘夏摘大吉嶺、錫金……小壺快沖、純飲,即使是不得不在電腦前邊工作邊喝下,然那四溢茶香茶氣,已夠療癒解疲。
若是比較不忙,得能從容些,便該離開書桌、來到窗畔餐桌上,一份甜點,再依點心之風味質性佐搭一杯香與味足能彼此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茶,便是一段閒情愉悅午茶時光。
品茶,也品四季滋味
晨昏有別,春夏秋冬,也有不同茶樂。
春以花草入茶:陽台上自家栽植的新鮮薄荷、香葉萬壽菊、香蜂草、天竺葵、馬鞭草、百里香,櫃裡常備的乾燥玫瑰、野薑花、洋甘菊、香茅……二三數樣隨興互搭,馨香滿杯,春意盎然。
夏愛沁涼飲──這時節,冰箱定然必有一壺冷泡茶,喜它不單單清涼,還因慢浸冷萃,得能完整分明溶醞出茶中精華;遂而每從初夏甚至暮春便「開泡」,一壺接一壺整季不間斷,消暑解渴佐餐調飲俱相宜。
入秋至冬則各種香料奶茶紛紛登場,肉桂、荳蔻、丁香、薑……馥郁辛芳,身心皆濃暖。
●作者簡介:葉怡蘭,飲食旅遊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主人。
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
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書。
●看更多喫茶樂:
【喫茶樂6-2】洪愛珠/Tea with milk(0505上線)
【喫茶樂6-3】盧怡安/喝茶的日子(0506上線)
【喫茶樂6-4】包子逸/紅茶冰(0507上線)
【喫茶樂6-5】蔡以倫/在香草芬芳中慢下來(0508上線)
【喫茶樂6-6】陳詠彤/茶行女兒的茶金歲月(0509上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