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茶樂6-3】盧怡安/喝茶的日子

寒日裡的起床動力
前陣子經常有天涼風凍,冷得入骨的日子。一早起床,若感覺露在被子外的腳趾頭,都凍凍酥酥的,我沒急著把被子包攏包緊,反而一骨碌地馬上翻身下床。
因為這樣的日子,起炭泡茶,最棒了。
身上圍一團肥肥胖胖的軟毛衣,趿上拖鞋,我哼著歌,把活動式的榻榻米三張,很勤奮的從牆邊抽出來,鋪在狹長客廳的落地窗前。
平時客廳實在稱不上多整齊,散落的書、雜誌,收到的禮物盒,總是好像不甘心妥善收好那樣,東一疊西一疊。但是當淺綠色的榻榻米出動,想像著等等就有炭煙裊裊,茶香款款。平時叫不動的自己,馬上手腳勤勞的收拾出了窗明几淨的客廳。
沒有日式古典的大型風爐,但端出陶藝家好友做的圓形炭爐,小茶几移往窗前,拎上茶壺、茶杯,配上陽台其實長得猖獗沒人管似的腎蕨,彷彿遺世獨立的出塵仙境,竟然就成形了。
幾塊去年中秋節買了存到現在的炭,燒好了置入炭爐,讓梅形提梁的水壺,悠悠地吐出幾縷霧白色的長煙,又更往仙境探入幾步了。
追求美味的過程
然而起炭泡開來的茶,卻是具體又實際的。
我一直喜歡稍微遒勁有力的台灣烏龍茶。早年熱愛佛手烏龍茶,葉片稍大,發酵和烘焙通常都略重,泡得巧妙時,甜香中帶有柑橘皮那樣的甘香,微苦稍微收斂後,回甘很長。
後來遇到阿里山樟樹湖的高山烏龍茶,愛了愛了。它不像我平時熟悉的梨山烏龍茶那樣,一入口就甜,溫柔裊轉,柔細芬芳,彷彿霧中的少女;樟樹湖的烏龍茶,稍稍有陽剛線條,初入口時可能有點力道,然後很快轉甘,兩頰倏倏生津,像陽光下奔放的少年。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變化。
太飄忽仙軟的茶滋味,比較不得我心。不過呢,早期泡茶不力,常常粗裡粗氣的下手,得苦茶一杯。差不多可以掛上招牌:「苦茶之家」。
水溫顯然太高了,調整調整。茶葉量是不是也太高了?調整調整。啊,調整過頭了,如果當日落地窗開窗,南風稍強,水溫掉得快,茶香變不明顯了,入口的滋味曲線,也變平了。又或者當日太陽曬進客廳的角度比較大,整體暖烘,茶入口的時候又變得稍微利了一點、刺激了一點。
我試著想要泡出美妙的樟樹湖烏龍茶滋味,經常反覆的泡著同樣產區、同樣茶農的同樣茶款。說實在還是感謝我自己的苦茶之手的,在追求美味的過程中,對自己小客廳中迎來的風、曬進的陽光,有比四季分得更細膩的季節感受。
炭火磨圓的茶滋味
我特別喜歡在清明這個節氣泡茶。太神奇了,在此之前有霧有雨的日子多,過了這個時節,天空開了,對面楓香的新綠,油亮鮮明,空氣都變得清亮,真的是又清又明。這個時節泡烏龍茶,滋味也特別容易鮮亮飄揚。
又或者因為喜歡喝茶,愛上了大寒。天寒地凍氣候中的炭火,彷彿是來拯救我的。
起好了炭,放上水後,它一直就是一百○一度的高溫。平時用這樣的水溫泡茶,茶的滋味通常會變得銳利,甚至尖澀。但說也奇怪,特別在低溫的日子裡,炭不知道是怎麼馴服壺裡的水分子的?只要炭燒過的水,注入茶壺裡,再怎麼樣個性崎嶇的茶,稜角都不見了。有線條的骨架仍在,但邊角的刺,彷彿都被炭火滾過的水磨圓了。
高溫如擊鼓般,擊出迸揚的香氣,樟樹湖的烏龍茶,明顯地有竹葉般的茶香。茶滋味甜香飽滿,一路勁揚。但在高點並未出現澀感,反而如陽光融化奶油,嘩嘩嘩地,回甘的韻味,滿口洋溢。
變化好豐富,一瞬之間有許多感受落入心頭。怎能不愛這樣的大寒之日?又一面在心頭,期待起春風飄拂時,另一些泡茶的好日子。
●作者簡介:盧怡安,從fine dining到市場小吃,熱愛飲食,也愛動手做菜的人。喜歡安靜地待在家,也喜歡衝動型旅行的雙重人格。市場、小鎮、新奇的食材總會勾起好奇心。攝影、寫作、策展、食譜設計,參與領域總無法定義。曾出版《秋刀魚一條半》。
●看更多喫茶樂:
【喫茶樂6-1】葉怡蘭/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喫茶樂6-2】洪愛珠/Tea with milk
【喫茶樂6-4】包子逸/紅茶冰
【喫茶樂6-5】蔡以倫/在香草芬芳中慢下來
【喫茶樂6-6】陳詠彤/茶行女兒的茶金歲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