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南警匪追逐撞爛警車?真相是員警出勤與計程車車禍釀6傷

配偶離世可切割公婆!她讚日已婚婦女保障完善 嘆台灣女權欠配套

一名女網友在Dcard抱怨日本已婚婦女待遇比台灣好。 示意圖/ingimage
一名女網友在Dcard抱怨日本已婚婦女待遇比台灣好。 示意圖/ingimage

日本已婚婦女的保障比台灣更多?一名女網友以「台灣女生vs日本女生」為題在Dcard發文抱怨,連以「大男人主義」為主流的日本對已婚婦女的保障都比台灣完善,感嘆「台灣的女權也是說說,要推動的法律還很多」,貼文曝光引發網友熱議。

原PO舉出7個面向,包括日本女性遇到配偶離世,可以申請離婚與公婆切割,在台灣卻不行,同住還要照顧兩老。另外,家庭主婦離婚可分到前夫50%退休金,再婚也可以繼續拿,台灣卻沒有這樣的制度。職場方面,女生懷孕或產後一年內,公司不得解僱,必須走法律程序舉證出「重大過失」,反觀台灣可以隨便找理由解僱孕婦,孕婦還要檢舉資方才能得到保障。

不僅如此,台灣生理假只能請三天,日本則沒有限制。台灣托嬰擠破頭,日本家庭3到5歲孩子上幼兒園卻是免費,還有24小時的托育所,而且公托、公幼數量多不用搶,也有公共臨時托育制度。原PO還提到,日本設有《女性活躍推進法》規範301人以上企業需公開女性管理職占比與目標;遇到性騷擾日本法律強調應從「被害者主觀感受」判定,台灣卻是「加害者意圖」導向。

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反駁原PO說法,「現實生活中的日本女性地位很低」、「妳知道日本的女性日常生活更常被傳統觀念限制嗎」、「妳知道日本女性職場待遇比男性差很多嗎」、「跟日本比女權妳是不是哪裡怪怪的,他們結婚之後不只小孩跟父姓,連同女生都要冠夫姓」、「台灣也有禁止懷孕生產歧視的法令」、「日本的生理假哪有沒限制,我們公司是一個月一天」。

女權 家庭主婦 托嬰 日本 職場 離婚

延伸閱讀

起薪4萬都是假?他面試15間一半未達標 苦主共鳴:檢舉也沒用

凌晨回家累趴…女友洗頭要求幫忙吹乾 他快崩潰:還指定手法

國立「中字輩」不好嗎?她疑惑朋友選東吳、輔大 過來人曝:曾被震懾

「理組隨便念都百萬年薪」他納悶為何不讀?文組人訴真實心聲

相關新聞

【喫茶樂6-3】盧怡安/喝茶的日子

前陣子經常有天涼風凍,冷得入骨的日子。一早起床,若感覺露在被子外的腳趾頭,都凍凍酥酥的,我沒急著把被子包攏包緊,反而一骨碌地馬上翻身下床。

女性一聽住婆家就想逃?他疑惑「我父母人很好」 過來人曝:有距離最美

與公婆一起生活會有哪些生活上的困擾呢?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從小到大都住在家裡,父母都很好相處,並不會強迫做家事,但看到許多網友認為結婚後女方一聽到要住婆家,就立刻「逃走」,因此很好奇詢問網友:「結婚後住男方家裡真的很糟嗎?」。

【副刊學:AI時代的文學插畫家】張嘉真 /透明與透明的疊加:訪插畫家顏寧儀

那是一個會把地圖摺疊成小小一張握在手心的年代。顏寧儀說,她一個人帶著作品集,搭火車穿過英國的鄉間與山林,去到一間一間大學面試。到站以後,她會掏出紙本地圖,將它展開,順著經緯與座標找到自己該往何處去。作品集又大又重,她比劃著,長寬大約六十公分乘以九十公分,夾著顏寧儀所有畫作。「有時候風大一點,我抱著作品集,不由自主就會跟著作品集打轉。風從這邊來,作品集就會把我整個人往那邊帶。」她形容,作品集像是帆,而她是那艘船,等著起風,將她帶往遠方。

男友拒設Face ID…她抱怨「前任都不介意」 網抨擊:不是義務

Face ID比手動輸入密碼更方便,連私人帳戶等都可以馬上登入,一名女網友在Dcard抱怨,想要在男友手機設Face ID卻被罵不尊重他,原PO委屈道,「想到如果之後要跟這個人進入婚姻,我想起這件事還是會很受傷,而且我覺得我沒辦法全心全意付出了」,但貼文發布後卻引來網友撻伐。

配偶離世可切割公婆!她讚日已婚婦女保障完善 嘆台灣女權欠配套

日本已婚婦女的保障比台灣更多?一名女網友以「台灣女生vs日本女生」為題發文抱怨,連以「大男人主義」為主流的日本對已婚婦女的保障都比台灣完善,感嘆「台灣的女權也是說說,要推動的法律還很多」,貼文曝光引發網友熱議。

過度關心?老公把孕妻穿不下新衣送弟媳 一票人喊怪:關係在改變

老公特別關心弟媳合乎情理嗎?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懷孕後老公買了許多衣服給她穿,但有些並不合身,於是想要將不適合的新衣送給弟媳,甚至會幫弟媳照顧小孩,讓她質疑老公是否「過度關心」,對此,大多網友也認為老公和弟媳關係並不正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