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柳颱風襲台!蘭嶼14級狂風暴雨影片曝光 鄉民:樹都吹到鞠躬90度了

楊柳颱風比預期還強「不容小覷」 花東及南部風雨最大 將強碰中央山脈

林岱樺私訊媒體全都露 王婉諭點名法務部長應表態、徹查

【小品文】劉哲廷/一棵樹不必成為證據

午後的光線像是沉默的證人,穿過圖書館老舊的百葉窗,把書頁分割成時間的段落。你讀到一篇關於砍樹的報導,某地又為了開闢停車場,移除十七棵老樹,報導下方附了一張照片,一排倒下的樹,像失敗的士兵,倒在自己守護多年的土地上。你看著那張照片,耳邊有風聲,是你記憶中的聲音,不是當下的。

那棵你童年熟識的樟樹,仍在你腦海的街角站著,不願倒下。你曾以為它是無敵的,像父親的手臂,像廟前的神像,像早上六點鐘準時啼叫的公雞。但有一天,它消失了,沒有人道別。那年你十一歲,第一次明白,有些事會在你毫不知情時離開你,包括一棵你曾在夏天躲過烈陽的老樹。

很多年後,你讀吳晟的詩。那是另一種樹的時間。他說,他不是詩人,是種樹的人。你起初以為這是一句謙遜的說法,直到你真的看見他栽下的那座森林:一座種在墳地上的森林。

溪州第三公墓,不只是地景,是時間的立體圖層。那裡的每一株林木,底下都有死者;每一個死者上方,都長出新生的葉片。你想到一種從未在國小自然課本學過的循環:不是光合作用,不是養分轉換,而是一種文化與記憶的再生法則。那裡沒有告示牌,沒有觀光牌樓。你看到的不是景點,而是一種被實驗過、被相信過的慢時間。

這島嶼曾經有過許多樹。它們站在原野上,站在路邊,站在火車緩緩駛過的鄉間。它們沒有說話,但它們始終記得每一次光的變化、風的走向、雨季的來臨與退場。一個國家的記憶系統,從來不只建構在文獻與口述歷史之中。還有一種記憶,長在樹幹裡,藏在根部,在年輪深處刻著乾旱與颱風,在樹皮裂痕裡留著蟲鳴與日曬的氣味。

你想:如果這個國家的樹都倒了,那些無法數據化的記憶要到哪裡去?城市的語言不接納它們。報告書裡,它們被列為「阻礙視線」、「潛在危險」、「需預防性移除」。法律上,它們沒有角色,不能出席公聽會,不能抗議,也不能請假。而那些說得一口治理術語的主管們,只要在Excel表格上打個勾,就可以命令一個生態系退場。

你開始明白,吳晟所說的「景觀植栽部會」,不是一項政策提議,而是一場語言的修復工程。他希望國家的語法能再次容納「樹」這個詞彙,不只是形容詞,不只是修辭,不只是景觀工程的配角,而是一個可被信任、可被託付未來的主詞。這是語言的正名,也是倫理的重寫。

那天你在森林公墓裡坐了很久,看見有一隻黑枕藍鶲飛過。牠不是原本的居民,是某場遷徙偶然的落腳客。牠停在一塊無名墓碑旁,喙裡銜著一小根草枝。你突然懂了,為什麼那裡能變成森林。不是因為土壤多肥沃,而是因為沒人打斷它們的慢工。沒人催促這些根必須三年內成材,沒人計算這片林要創造多少GDP。那裡只給時間一個容器,讓它可以自然擴張。而那容器,正是這個國家最稀缺的資源:耐心。

你開始思考這些年政府所做的種種改革:快篩系統、AI教育、數位轉型、智慧城市。幾乎每一項都以速度為榮,快成為新治理的核心價值,彷彿越快越現代,越急越有政績。但快真的比較好嗎?你回頭看那張倒下的樹群照片,想到一個詞:被遺棄的速度。

我們不是殺死它們,而是拋下它們。我們放棄那些需要時間才能理解的生命,選擇與時間敵對,成為一種焦躁的文明。你想起在某個公部門做事的朋友說:「沒人會因為種樹得獎,大家只在意進度有沒有達成。」──進度。那是文件的神話,是文明的遮羞布。但一棵樹,無法被進度表圈養。它只能在風裡長,在無人看見的時候,靜靜地變化。它需要的不是承諾,而是不被干預。

你後來偶然看到吳晟的一句話:「種錯樹、亂修樹、亂砍樹,是這四十年來最常見的都市治理錯誤,卻從來沒有人願意承擔。」──你想,那些錯,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不在意。不在意,是一個國家最深的傷口。因為它不會出血,不會疼痛,不會引起任何短期後果。但它像慢性病一樣,逐步讓人失去辨認未來的能力。

如果我們不在意一棵老樹的死活,也不會在意一座河流的斷流,一片田地的消失,一群孩子在教室裡不再學習本土植物的名字。然後,我們就這樣失去與土地的語言。你開始學著辨認你家附近的樹。你第一次知道,原來那棵開黃花的是欒樹,那棵長在騎樓角落的叫小葉欖仁。你也開始注意,誰在照顧它們。

早晨六點,一位老太太提著水桶慢慢走過來,把花台邊的每一株都澆上一小瓢水。她的行動沒有薪水,也沒有備案。她只是相信,有些事還是值得慢慢來。你忽然發現,她與吳晟一樣,都是不被記錄的治理者。他們在政府沒來得及出手之前,就已經默默保護了這些脆弱的生機。

你終於明白,「一棵樹不必成為證據」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你也許還不能種下一整座森林,但你決定,先為那棵還站在巷口的老樹,寫下它的名字。它叫光影的記憶,它叫緩慢的希望。

延伸閱讀

林佳龍發文感謝公民為台灣站出來 以行動守護信念

百年嘉義公園風災重創3棵黑松樹挺過考驗 林業專家曝原因

首位獲行政院文化獎的傳統匠師 傅明光宣布將成立全國傳統匠師工會

母語文化曾被瞧不起!80歲楊麗花:我會老,歌仔戲不會老

相關新聞

女友想省房租提議同居…他「2理由」考慮拒絕 網搖頭:快分手

住家裡不僅自由還能省房租,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訴苦,表示女友近日提出想要住進他家,不僅可以省房租也可以增進感情,然而他認為自己睡眠品質很差且不希望生活模式被打亂,因此不知該答應還是拒絕。許多網友見狀紛紛搖頭,「如果你們沒有折衷的辦法,那這算是大問題,可以考慮分手」。

【職場百味錄】幸運牛/社區大小事都是總幹事的事

曾經有一個住戶,從來沒有繳過管理費,被催收多次後,氣呼呼地跑到管理室申訴:「房子是我自己買的,憑什麼要我繳錢給你們?」...

【婚姻故事】香魚/趙奶奶的淚光

趙奶奶住在我家樓下,年逾八旬,鶴髮童顏,宛如一幅古老卻溫暖的油畫。丈夫早年離世,子女如候鳥般飛往遙遠城市,各自築巢謀生,...

梅子/商務艙機票

那年客居美國的女兒懷外孫時,害喜嚴重、狀況連連,尤其嘴饞想吃她的最愛——台灣的芒果,望眼欲穿卻求之不得。

【青春名人堂】李政霖/漫步在往返溪床的那條路上

身體已失溫,趴溪被迫喊停,你只好整裝離水,但感官仍黏著溪。

【夫妻之間】吾媽我的媽/義大利舶來品

寶出生起,先生就很喜歡為他買東買西,且並非便宜貨,例如五百元的奶瓶、九百元的可愛小帽或聯名款包屁衣,他毫不手軟,客家子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