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新法讓醫事鑑定難行 跨部會推試辦計畫解困境

司法院去年推動「刑事訴訟法」新制,讓原先幫忙刑事案件的「醫事鑑定」變得窒礙難行,近一年有700多件案件因此停滯。在司法院不願意修法下,為避免影響民眾權益,衛福部、法務部及檢察署討論後決定改用提供「醫療專業意見」方式,取代「醫事鑑定」,今起開始試辦。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以往遇到醫療糾紛的刑事訴訟案件,法院會向衛福部詢問「醫事鑑定」意見表達,會由衛福部依照案件性質找合適的專科醫師提供初步鑑定意見後,提到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醫審會)做成鑑定書送交法院。
然而,司法院在去年5月15日實施刑事訴訟法新制,提供醫事鑑定的醫師須要具結、具名及到庭以言詞說明,導致沒有醫師願意協助鑑定,造成刑事醫事鑑定窒礙難行。例如,具名可能使鑑定醫師受到關說請託或騷擾,甚至報復,而有心理壓力;醫師本業為醫療照護,現行臨床業務已十分龐大,難以負荷出庭。
衛福部雖然試圖反應問題,但是司法院沒有修法意願,為避免醫審會刑事醫事鑑定的停擺,影響民眾於訴訟過程中釐清真相權益,一度將約700件相關卷證資料退還給檢察署,避免延宕案件進度。
然而,經衛生福利部、法務部及台灣高等檢察署磋商討論後,劉玉菁說,5月1日起將試辦提供「醫療專業意見」,解決醫師在意通點,但程序一樣嚴謹,仍先經專科醫師提意見再到經過醫審會綜合討論,讓案件偵查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