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廣告不斷 數發部遲遲不開罰?立委質疑:打詐成效有限

AI(人工智慧)技術興起,就連詐騙集團也開始高度利用AI技術進行詐騙。立委今日指出,數發部成立不到三年,施政滿意度敬陪末座,數發部開發出來的打詐通報查詢網,下架最多的是臉書案件,比率高達96.83%,但是,民眾最常遭到詐騙的軟體是LINE,下架案件比率卻只有0.99%,質疑數發部打詐成效有限。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今日質詢時指出,AI科技日新月異,但數發部到目前為還沒開罰社群平台,對於疑似詐騙的廣告,處理態度也不積極。
洪孟楷表示,自己曾在4月25日時點出詐騙廣告問題,但有15則廣告因為出資不明,現在都還沒有進一步地處理動作,「一個月的時間,這樣是放任多少人因此而受害。如果社群平台,如Meta等,他們的獲利來源是詐騙集團,怎麼可以放任?」數發部次長葉寧則表示,目前都還在行政院跨部會審查,部會之間沒有彼此互踢皮球,開罰需要證據。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也指出,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資料,4月詐騙金額高達76億5244萬元,比3月的70億元,增加近6億元,投資詐騙仍然排行第一,網路購物詐騙緊追在後。
數發部開發的打詐通報查詢網現在進入第二次公測,7個月的時間,只有1萬6000人下載,實際通報紀錄只有2000件,甚至詐騙案件如果屬於高風險,就無法處理;對於App成效表現,數發部數產署組長林青嶔指出,打詐通報查詢網上線以來,實際已經下架10萬則廣告,民眾通報之後,通常會在1-3天下架有疑慮的廣告。
此外,根據打詐通報查詢網通報各平台下架案件數,其中,Meta下架的案件數最高,比率高達96.83%,但是,群眾最常使用的LINE,下架案件數竟然只有0.99%,比率太低,根本很難有效下架詐騙訊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