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人力荒 國科會:台灣智慧型機器人拚2年應用
為解決人力荒以及打造台灣自主智慧型機器人產業鏈,國科會等4部會合作推動「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預計明年起串聯設計、製造、運用,成立新創公司吸引投資,力拚2年讓台灣品牌的智慧型機器人應用於醫療、餐飲、旅宿等產業。
國科會明天將在行政院會報告「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天向記者說明,總統賴清德去年便交代政院要努力發展機器人,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加以國科會去年舉行全科會,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致詞時也提到,產業界應發展多功能領域的機器人等,加以製造業、服務業等行業明顯人力缺乏,因此國家必須制定長遠的智慧型機器人政策,避免面臨人力短缺、各行各業衰退。
吳誠文說,智慧機器人計畫由國科會、國發會、經濟部、數發部共同討論,計畫目標是自明年起,發展台灣自主智慧型機器人產業鏈,將設計、製造、運用在台灣完整串聯起來,做出機器人完整供應鏈,「這是一個自有品牌,將來拚行銷國際」。
他表示,智慧機器人發展方向會以人工智慧(AI)為主軸,所有人型、四隻腳型、翅膀型,甚至水面上下等所有可以自主移動、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都是計劃發展的一環;至於鎖定的應用場域,吳誠文指出,將先以智慧醫療、旅宿餐飲業的應用為主,估算計畫上路2年就會有產品進入應用市場。
吳誠文也強調,雖然初期在算力以及雲端服務上,應該會與輝達等國際大廠合作,但政府堅持主權AI,相關資料絕對會留在台灣。
計畫經費部分,吳誠文說,國科會目前預計明年編列4年期共新台幣100億元的科技預算挹注,另外,國發會也會編列10年期100億元的預算,透過成立新創公司,由政府投資引導民間投資,再投入研發補助。
吳誠文表示,研發基地預計將設置在台南市六甲區中研院南分院當中,機器人製造基地則會落腳台南北邊的柳營科技工業區,等於研發跟製造都在北台南,兩邊基地相近銜接;另外,國科會下設的國研院也預計成立機器人研究中心,且會有別於過去以機械為主的研究,改以人工智慧為主,研究如何將大腦智慧從人的身上轉移到機器人。
對於未來估計產值,吳誠文說,預期政府投資將會帶動企業投資,一旦計畫順利推動、產業鏈串聯成功,台灣自主智慧型機器人產業鏈也有望是個新的兆元產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