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確禁止、反對兩岸交流 學者:教長鄭英耀史上第一人

金曲36/第36屆金曲獎完整入圍名單!方大同獲評審團獎 李榮浩、蕭煌奇爭歌王

延托心酸/遲到僅收30元家長濫用 老師陷隱形加班地獄

亂丟垃圾...屏東去年至今裁罰逾261萬 科技執法布天羅地網

遏止街頭隨地丟棄垃圾亂象,屏東縣環保局近日追查亂丟垃圾時發現,隨意棄置分隔島與河川沿岸案件遽增,造成清潔隊工作負荷倍增,還有民眾直接將垃圾拋出車外,環保局從去年至今共告發1925件,裁罰金額逾261萬元,即起善用科技執法,全面取締並加重裁罰。

屏東縣環保局表示,根據廢棄物清理法規定,亂丟垃圾是禁止行為,強化道路及河川管理機關具一般廢棄物清除的責任,針對街道及河川沿岸屢遭陳情髒亂,將善用科技執法在髒亂熱點設置移動式監視器,全面取締並加重裁罰。

「隨意亂丟垃圾是極為沒水準且落伍行為」,環保局表示,近期隨意棄置在分隔島及河川沿岸案件遽增,違規者不乏外籍人士,造成清潔隊工作負荷倍增,常發生清潔人員穿梭交通要道、攀爬河岸撿拾垃圾,還有民眾目無法紀直接將垃圾拋車外,罔顧清潔人員生命安全。

環保局指出,為遏止用路人亂丟垃圾歪風,針對亂丟垃圾髒亂熱點,包括分隔島、十字路口與人煙罕至的河岸,架設60台移動式監視器蒐證,除科技執法以車追人,稽查員將從垃圾堆蒐證,經查證後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的汙染及危害程度情節加重裁罰。

環保局說,去年1月起迄今告發1925件,裁罰金額逾261萬元。廢棄物清理法明定一般廢棄物清除權責,環保局也在歷次會議要求道路及河川管理機關善盡管理責任,定期主動巡查所轄土地力求環境整潔,本年度對明顯疏於管理、散置垃圾的道路管理機關祭出2張罰單,未來將加強取締。

「亂丟垃圾為全民公敵!」,環保局說,屏東縣內未來加裝100支監視器布下天羅地網,強力取締,鼓勵民眾主動關心周遭環境,如家戶或車上行車紀錄器錄到亂丟垃圾的影像,切勿縱容漠視、勇於舉發提供給環保局告發取締。

縣長周春米說,環境需大家珍惜與維護,呼籲民眾發揮公德心,妥善保管自己的垃圾,依垃圾車清運時間與分類規定丟棄,勿再隨意往車外丟棄菸蒂、垃圾。外籍人士同樣受台灣的法令約束,請雇主應對所聘僱的移工加強宣導與約束,切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

隨意丟棄垃圾在河岸邊。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隨意丟棄垃圾在河岸邊。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垃圾隨意丟棄在路旁。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垃圾隨意丟棄在路旁。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稽查人員破袋搜證。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稽查人員破袋搜證。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科技執法全都錄,隨意亂丟垃圾。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科技執法全都錄,隨意亂丟垃圾。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稽查人員破袋搜證。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稽查人員破袋搜證。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清潔人員撿拾安全島的垃圾。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清潔人員撿拾安全島的垃圾。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清潔人員撿拾丟棄在河道的垃圾。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清潔人員撿拾丟棄在河道的垃圾。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垃圾隨意丟棄在路邊,科技執法取締。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垃圾隨意丟棄在路邊,科技執法取締。圖/屏東縣環保局提供

屏東縣 廢棄物 環保局

延伸閱讀

看見幸福台灣/屏東…南方建設 雙喜臨門

看見幸福台灣/屏東縣長周春米 拚轉型科技大縣

中壢車站前亂丟廢棄物網熱議批評 環局鎖定婦人開罰

屏東移動監視器抓亂丟垃圾 已設60台年底前加100支

相關新聞

他助逮車手卻無百斬獎金 律師:「潛在被害人」當標準徒增困擾

蔣姓男子昨天主動通報警方,指出有網友聲稱掌握高獲利的虛擬貨幣投資管道,可安排「幣商」收取5萬元作為投資款項,蔣覺得有異,...

花蓮和中海灘撿貝殼落海 男子獲救竟是通緝犯

花蓮縣秀林鄉和中海灘昨晚有名男子撿貝殼不慎落海,警消、海巡與岸巡隊救援,在距離沙灘200公尺遠的海上救人,所幸生命跡象穩...

影/救護車路口撞機車驚悚畫面曝 機車壓車底人噴飛骨折

宜蘭冬山鄉義成路3段今天發生救護車與機車路口撞擊車禍,當時兩車的速度都不慢,機車女騎士疑似未聽到鳴笛聲,未減速過路口時發...

台南市警第六分局詐欺案昔每月平均99件 今年降至每月71件

台南市警第六分局去年9至12月接獲詐欺案件報案總計397件,平均每月發生99件,今年1至4月接獲詐欺案件報案總計283件...

影/國道鬼切害人撞車卻溜走 警追究責任將重罰

國道1號北向五股路段排隊準備出交流道的車流中,昨天有1輛黑色轎車疑似驟然變換車道,導致左後方的貨車失控擦撞另1輛貨車。轎...

大陸「錸金」冒充黃金 假金飾3兩得手40萬...食髓知味再詐遭逮

鄭姓婦人持含有「錸金」假金飾約3兩到基隆市愛三路一家金飾店販售,騙過店家得手40萬元,店家事後發現有異,沒想到同一天又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