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北市府、學校 7月22日起免洗餐具收費
台北市2020年起,規範119處有外帶餐飲的委外場館如動物園、兒育中心等,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盒、碗筷及湯匙,每項收費不可低於1元。今年7月22日起擴及在北市的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估年減2700萬個一次性餐具。
有民眾認為,政府限制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可讓民眾養成自備環保餐具習慣,一開始或許覺得麻煩,習慣成自然,也符合環保;也有民眾反映,點餐後才知不提供免費餐具,又沒自備餐具就只能多花錢買,有的業者要收費2、3元,累積下來也是個負擔。
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表示,北市從2020年起逐步管制公有機關,場館不得免費提供後,每年約減少1086萬個一次性餐具,法制化後更納入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等場所,列管數增至280處。
林鈺惠說,環保局未限制業者一次性餐具定價,只要買賣雙方合意不會過多干涉,對業者來說,多收個1、2塊錢其實也很麻煩,民眾若外帶想省錢就要自己帶餐具,長期累積即可減少很多一次性餐具。
未來是否會擴及其他餐飲業?林鈺惠表示,政策需要和民眾溝通,第一階段先從公部門做起,7月上路後若有店家違規會先以勸導為主,明年1月起違規將開罰,若成效不錯,會逐步擴及到其他餐飲業。
議員楊植斗表示,政府要有「扮黑臉」的準備,並加強宣傳,避免第一線店家被民眾質疑餐具收費或漲價而背黑鍋。
議員顏若芳說,市府帶頭限制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固然立意良善,但餐具的收費價格相對低廉,許多攤商、餐廳仍然會使用一次性餐具,難以改變消費者使用意願,成效堪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