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雙薪家庭缺後援 生了養不起
少子化嚴峻,新北市近5年新生兒就少了近萬人。政府推出各種生育補助政策,但成效有限,多數家長表示,整體大環境對幼兒不友善,才是不敢生孩子的主因。
新北土城清水高中非營利幼兒園下午4時許下課後,門口擠滿來接孩子的家長,通常是全職媽媽,或育兒「好隊友」阿公阿嬤。
七旬黃姓婦人來接小班的孫子,她說,兒子、媳婦要上班,她幫忙接送。她笑說,有鼓勵年輕人多生幾個,但兒子、媳婦說「生一個就好了,生多養不起」。
42歲羅小姐是全職媽媽,女兒目前4歲。她說,會對是否生第二胎有遲疑,一來是考量年紀,再者是經濟壓力,目前讀非營利幼兒園一個月只要負擔2000元學費,確實非常省,但育兒不只有學費,是要操心一輩子。
吳姓男子說,與妻子討論是否要生孩子,考慮的不僅是經濟壓力,還有生活品質,擔心多了父母角色,難以兼顧職場及自由。他建議,除給育兒家長經濟補助,政府可立法強制要求企業提供彈性工時,或完善托育設施,讓雙薪家庭更有後援。
曾留學美國的胡姓女子說,台灣街道上汽機車橫衝直撞、不友善的人行道環境,層出不窮的幼兒園虐兒新聞等,讓人感覺整體社會環境對幼童不夠友善,孩子一出生就是無止盡地擔心,反觀美國,至少做到學校巴士在路邊停車,後方車都不准前行,這些規範潛移默化地使美國人更尊重孩童。
胡女說,生育補助固然重要,整體社會對孩童的尊重及友善才是根本之道,父母將孩子交給幼兒園、學校,不必擔心受虐、遭霸凌,走在路上不用提心吊膽,一方面透過生育補助減輕經濟壓力,社會氛圍也要能紓解父母的精神壓力,多管齊下才能提高生育意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