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鍾小平遭提議送考紀會 青工總會長:已傷害國民黨

海峽雷霆軍演31艦36機出海 軍方證實中共民兵船參演

鍾文智落跑遭通緝…檢聲請沒入保證金 北院裁准沒入3千萬和利息

六都施政人口篇/新北人口創新高 新生兒一路跌

為降低父母育兒成本,新北市府除加碼生育津貼,也持續增加公托、公幼、非營利幼兒園家數。
記者潘俊宏/攝影
為降低父母育兒成本,新北市府除加碼生育津貼,也持續增加公托、公幼、非營利幼兒園家數。 記者潘俊宏/攝影

新北今年2月底人口404萬7095人,衝上歷史新高,但出生人口與粗出生卻持續探底,去年龍年僅1萬6310名新生兒生育率和粗出生率均6都墊底。為刺激人口成長,市府今年起祭出「三四五」生育獎勵金政策,盼挽救流失的新生兒。

市長侯友宜上任後推動各項育兒政策,包括生育獎勵金、托育補助、學前補助、孕前保健相關補助、好孕專車等,另成立公共托育126間、準公共托嬰中心216處等,盼創造民眾敢生、敢養的環境。

民政局統計,隨疫情趨緩民眾陸續恢復戶籍,加上市府推都更、招商引資、三環六線等,吸引人口移入,2023年新北人口突破404萬人。但儘管人口增加,出生率卻不怎麼給力,2020年新生兒2萬6181人,一路下跌至去年1萬6310人。

民政局主秘陳怡君說,六都新生兒數近年多呈現下跌趨勢,僅北市2023年起出生人數略為回升,推估原因之一為2022年12月底調升生育獎勵金,經濟誘因對生育率多少有些影響。她說,北市、桃園市調高生育獎勵金,吸引新北市民前往申辦出生登記及請領獎勵金,領完後戶籍再遷回新北,致新北出生數流失。

為了搶人,新北市府今年起提高生育獎勵金,第一、二胎分別為3萬、4萬元、第三胎起5萬元,和桃園拉平,僅第一、二胎比北市略低一些。

此外,請領條件也放寬,原規定新生兒父母一方須設籍新北滿10個月,2022年起,父母任何一方設籍北北基桃4市滿10個月以上,只要遷入新北都能併計。今年2月出生人數1496人,已比去年同期增加337人。

要如何刺激生育率?陳怡君說,營造幸福育兒環境很重要,除辦理單身聯誼、聯合婚禮,也增加公托、公幼,支持父母兼顧就業與養育;地方政府要努力,也需要中央協助建構全面性育幼環境。

社會學者、台大退休教授薛承泰指出,全台出生數、生育率等都下跌,各縣市加碼生育獎勵刺激,恐連止跌都有困難。薛說,新北市努力興辦社宅,希望年輕人安居,但周邊環境沒一起改造,加上年輕人對家庭觀念弱化,根本不敢成立一個家。

薛直言,根本問題在於社會去責任化教育,年輕世代自我意識高漲,昔日父母輩薪水不如現在,卻肯承擔育兒責任,如何創造出年輕人願意生養的社會,有待中央、地方合力解決。

市議員王威元指出,生育率短期難恢復,應把現有孩子先照顧好,公托、公幼做完善,再慢慢找原因根治。市議員廖宜琨說,生育補助有必要,養大孩子至少400萬,從教育經費、生活補助著手,才能讓大家敢生。

新北市近5年新生兒、人口變化 製表/張策 圖/聯合報提供
新北市近5年新生兒、人口變化 製表/張策 圖/聯合報提供

新生兒 生育率

延伸閱讀

北市議員陳怡君涉貪、指導證人應對羈押禁見 抗告遭駁回

影/上銬畫面曝光!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涉詐助理費 羈押禁見

重開羈押庭不到1小時...陳怡君涉貪遭收押 士林地院理由出爐

影/逆轉!開庭不到一小時 陳怡君遭士林地院羈押禁見

相關新聞

六都施政人口篇/新北人口創新高 新生兒一路跌

新北今年2月底人口404萬7095人,衝上歷史新高,但出生人口與粗出生卻持續探底,去年龍年僅1萬6310名新生兒,生育率...

新北水利局超前部署防汛整備 智慧監控提升應變力

汛期將至,新北市水利局今開防汛整備會議,全面檢視轄內防汛設施,並運用智慧防汛平台強化監測與應變能力。水利局表示,近年已改...

率全國之先 原住民返鄉參加慶典或祭儀 北市補助交通費

為鼓勵旅居台北市的原住民參與原鄉部落的歲時祭儀、文化與體育活動,台北市原民會率全國之先,推出原住民返鄉交通補助計畫2.0...

六都唯一新生兒人數正成長 蔣萬安政策助孕

聯合報本周推出六都生育政策檢視,北市長蔣萬安下午出席2025金孕獎頒獎典禮,提到北市生育政策檢視,蔣說,他上任推出好孕專...

北市清明連假垃圾收運正常 30處限時收運點一次看

清明連假到來,台北市環保局公布假期收運狀況,除了周日固定暫停收運,其他三晚皆維持正常收運,若時間無法配合,也可以到北市1...

影/基隆麥金路4萬多戶供水再受影響 爆管才修好又爆了

基隆市麥金路地下管徑1000mm的自來水管線,昨天凌晨3時爆管,受影響用戶高達4.3萬戶,水公司今天上午搶修完成,上午6...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