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和平區竹林公墓納骨牆啟用 盧秀燕:持續建設幸福原鄉

台中市和平區12處原住民族傳統部落公墓,除第五公墓納骨塔為僅有的骨灰骨骸存放設施,其餘公墓多已接近滿葬或有疊葬,為協助解決部落公墓滿葬問題,中市府斥資2800萬元興建竹林公墓納骨牆,今天舉行啟用典禮。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在啟用典禮中表示,她上任6年來,已在和平原鄉投入近30億元,完成282項工程建設,竹林公墓納骨牆則是繼雪山坑納骨牆啟用後的原鄉第二座納骨牆,雙崎及齡恩路納骨牆興建工程也持續推進中,市府持續完善原鄉殯葬設施,讓原民朋友的身後事有保障。
盧秀燕說,照顧市民的生老病死是政府的職責所在,部落重視在地安葬,祖靈才能安息,為完善原鄉殯葬設施,她上任後,請民政局積極協助和平區公所規劃,首批規劃從大安溪達觀、雙崎,往上做到梨山環山,目前達觀雪山坑及竹林公墓納骨牆已啟用,雙崎及齡恩路納骨牆預計今年底、明年初發包,這4處興建後預計可紓解當地至少30年的殯葬需求。
盧秀燕表示,此次竹林公墓納骨牆由市府動支第二預備金補助700萬元,和平區公所自籌2100萬元,共斥資2800萬元打造,目前第一期已建置864個骨灰(骸)櫃,第二期工程可再建置234個,共可提供1098個骨灰(骸)櫃,園區內並規劃為停車區、納骨區及樹葬區,同時設有祭儀平台供族人祭祀追思,提供部落居民更優質的殯葬環境。
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竹林公墓納骨牆得來不易,和平為自治區,有原住民族法規,納骨牆興建必須獲得地方的協調與同意,109年起歷經部落會議達成共識後,陸續完成禁葬、遷葬、起掘暫厝,並做興辦事業及水保計畫。
為加速推動工程進度,民政局副局長彭岑凱自112年起每兩周召開一次工程會議,協助公所及市府跨機關的聯繫與合作,施工期間更歷經多次豪雨及颱風,現在工程順利且如期完工,感謝各方協力促成及支持,逐步完善和平區殯葬建設。
和平區長吳萬福表示,部落族人殷切期盼興建納骨設施多年,感謝市府及各級民意代表的全力支持,竹林公墓納骨牆占地5640平方公尺,除納骨牆設施外,也結合在地自然景觀;考量泰雅族民情習俗,跳脫樓塔式建築概念,設有祭儀平台供族人祭祀追思,打造互動聯誼的活動場域,讓族人慎終追遠也邁向環保與現代化。
民政局表示,盧秀燕市長上任6年多,市府投入和平區金額近30億元,總計完成282項工程建設,包括三叉坑、三民、新佳陽、南湖溪1號、裡冷及天輪里無名等6座吊橋維護,新建環山部落南湖溪吊橋及整建谷關吊橋,提升橋梁安全性與便利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