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新聞眼/搶救南台母親河 端看執政黨決心
二仁溪汙染半世紀,有毒電子廢棄物經年累月釋出毒物汙染河川與環境,美麗的岸堤與蜿蜒的河川讓民眾漸忘這段歷史,殊不知表面的美麗景象竟是一大諷刺;雖然環團堅信「不信河神喚不回」,但整治方案連前瞻基礎建設的親水計畫也沒沾上邊,政府拯救河川的效率牛步,至今仍拒河神於千里之外。
早年二仁溪下游廢五金、熔煉工廠林立,成了電子廢棄物處理的世界工廠,二仁溪成了黑河,出海口的鰻魚苗不見了,溪內常見的魚蝦也消失,獨留有毒電子廢棄物還靜靜地躺在河床上。
年復一年,二仁溪中上游、支流的生活、畜牧、工業廢水汙染改善,水質逐漸變清,主要河段也由嚴重汙染成為中度汙染,但下游這些電子廢棄物還在,汙染等於沒有改善,環團倡議二仁溪劃為濕地保護區的夢想也僅止於空中樓閣。
在地民間前仆後繼的守護二仁溪行動,持續透過課程、活動,提醒大家不要忘了這條被毒害半世紀的河川。但更關鍵的是政府主導的整治行動要及早開始,搶救母親河無關政治,在長期綠色執政的台南、高雄兩市延宕多年,對得起民進黨「愛鄉土」的創黨精神嗎?
台南縣市合併後,市府大力向中央爭取全面整治二仁溪的經費,但都只聞樓梯響,現在只差行政院臨門一腳,何況這也是總統賴清德早年就關心的問題,能否一次搞定、徹底解決,端看執政黨決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