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光合菌助提升文蛤收成 雲林將推廣

近年雲林沿海各地紛傳文蛤大量死亡嚴重減產,養殖業者叫苦連天,縣府委請屏東科技大學魚病中心提供專案輔導,經3年試驗,透過光合菌改良水質、底土,死亡率大幅下降,縣府昨發表成果,指出將把成功案例移植到台西等養殖區。
屏科大獸醫學系副教授蔡明安指出,團隊訪視發現,養殖環境管理過量投料、投肥,加上氣候因素包括高溫、降雨等因素,造成水質、底土惡化,因此除提供檢測協助、養殖環境改善,並以光合菌等益生菌培養,穩定水質並改善底土,發現使平均收成提升約4成。
示範養殖班長許顥襦說,飼料或肥水太多容易造成底土老化,加上天氣不穩定池水很快惡化,經透過光合菌生態養殖,3年實驗下來,底土改善很多,文蛤也比以前強壯,死亡率降低,光合菌的成本底,還可優化養殖環境,的確是改善文蛤的好方法。
縣長張麗善說,雲林文蛤養殖面積3500公頃,年產達3萬2000多噸,占全國約6成,是國內重要產地,但10多年來面臨極端氣候、缺工問題,接連發生文蛤大量死亡,也直接衝擊文蛤產業,實有必要透過專業團隊輔導協助,感謝屏科大團隊為業界找出對策並大幅提升產量。
農業處長魏勝德說,氣候變遷讓文蛤養殖風險大,專業團隊幫忙找出好方法,縣府會把口湖成功經驗,移植台西、麥寮養殖區,開設青農專班,透過共學來推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