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家扶寄養家庭無血緣愛更深 授證儀式滿場愛超感人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餐敘間寄養媽媽還不時照護孩子,展現母愛。記者蔡維斌/攝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餐敘間寄養媽媽還不時照護孩子,展現母愛。記者蔡維斌/攝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雲林縣31戶寄養家庭並表揚愛心寄養父母,其中黃垂青、徐金英夫婦擔任寄養家庭達27年,不辭辛勞無私奉獻照顧逾20位無血緣寄養童,從剛出生到12歲的青少年都有,現在仍像一家人互愛相持;單親媽媽李敏真也引用聖經「讓小孩到我這裡來」7年來無私獻愛。

雲林家扶中心推動寄養家庭40年,今天為31戶寄養家庭舉辦授證典禮。53歲李敏真7年來照顧7位寄養童,單親媽媽的她,盡心為寄養童付出,她引述聖經一段話「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說再苦也不覺得累。

李敏真與前夫離異4年多,靠自己在速食店、學校廚房工作,把2個女兒拉拔長大,回顧過往,她說,一路幸運遇上許多貴人,除了娘家的支持,更有教會夥伴相助,7年前得知雲林家扶有寄養家庭,感念社會仍有許多充滿愛心的人,因此決定加入行列,先後已照顧過7位寄養童,目前3歲「小霖」、10歲「小文」仍和她住一起。

她表示,7年來發現孩子剛開始安置不習慣,都有負面想法,做為寄養媽媽必須以更多的愛與耐心來對待,才可走進寄養童的心。如今她的2名女兒有空也會來幫忙照顧「弟妹」,這些年來感觸最深的仍是和孩子分離的不捨,她總引用聖經的「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一段話自勉,獻出更多愛給孩子。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家扶中心主委陳燦勳、社會處長林文志等人今天頒發證書給31戶寄養家庭並表揚資深寄養父母。

77歲黃垂青、71歲徐金英夫婦,27年來照顧超過20位寄養童,至今仍未退出。他們表示,一路看見孩子成長,甚至成家立業,心中有無限欣悅,逢年過節都會回來團聚,也常來電平噓寒問暖,前陣子地震還不斷打電話回來問安,大家已像一家人,所以只要有體力一定會繼續做下去。

陳燦勳表示,40年來有214戶家庭加入行列,服務逾700名兒少,近年受疫情及物價通膨造成家庭負擔增加,有人無奈退出,原本40戶目前只剩31戶扶養37名孩童,目前仍有不少孩童有寄養需求,盼各界也能加入行列。

謝淑亞表示,去年起縣府將寄養家庭安置費基準從1.8倍調整至2倍,每戶寄養家庭安置費可有3萬1030元至37236元,全由縣府自編經費,今年度大約增加超過400萬元,盼能鼓勵更多人加入寄養。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也呼籲更多人加入行列。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也呼籲更多人加入行列。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也呼籲更多人加入行列。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也呼籲更多人加入行列。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也呼籲更多人加入行列。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31戶充滿愛心的寄養家庭,也呼籲更多人加入行列。記者蔡維斌/攝影

寄養家庭 小孩 雲林

延伸閱讀

基隆安置兒少184人 謝國樑感謝寄養家庭:愛的甜甜圈

雲林社區繪本新書發表 走讀感受在地生命力

出養歷經波折 屏東家扶寄養童凱凱終踏上瑞典新旅程  

認養大會剩牠沒人要…10歲老汪落寞回寄養家庭 傷心背影意外逆轉汪生

相關新聞

林鐵復駛首個花季 阿里山賞櫻3月10日登場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宣布阿里山花季3月10日起為期1個月,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中斷15年後全線復駛的首個花季,首航名額150名...

雲林家扶寄養家庭無血緣愛更深 授證儀式滿場愛超感人

雲林家扶中心今天授證給雲林縣31戶寄養家庭並表揚愛心寄養父母,其中黃垂青、徐金英夫婦擔任寄養家庭達27年,不辭辛勞無私奉...

香港身心障礙兒童家庭「夢之旅」遊台南 市長帶頭歡迎

香港慈善團體-夢天使義工團為身心障礙兒童發起籌辦「夢之旅·2025 台灣慈善之旅」,50個身心障礙者及家屬由義工和醫療隊...

雲林四湖參天宮設有獨特招財神童爐 供奉iPhone手機被譽「手機神童」

雲林四湖鄉參考天宮恩主公殿設有一座獨一無二的「招財童子爐」,信徒從早期供奉糖餅玩具到後來的玩具手機再到目前供奉真版的「樣...

林鐵復駛花季首發 阿里山花季3月10日登場

林業署嘉義分署與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宣布今年阿里山花季將於於3月10日正式揭開序幕,也是林鐵在中斷15年後全線復駛後的首個...

改裝管認證新制上路 南警山道聯合稽查2天查獲38件

近期南部白天天氣逐漸回暖,不少民眾也結伴出遊,其中,台南東山咖啡公路、關子嶺沿線景觀餐廳及寺廟名勝更是機車族的旅遊熱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