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台南漁具實名制 手機可報失

刺網捕撈是出海普遍作業方式,流失在海中將變海洋廢棄物,全面禁用不易,台南市府配合中央政策推動刺網漁具捕撈作業漁船筏登記實名制,但相當低的比率願放棄使用刺網,然而去年還稽查到13件漁具未實名制,存在黑數;農業局昨表示,今年加強查核。
據了解,南市登記刺網漁具捕撈作業的漁船筏近750艘,農業局去年查核港內、進出港超過200場次,稽查560艘漁船筏,其中547艘漁船筏已落實漁具實名制登記,但有13艘漁船筏漁具並未實名標示,另外,上周也查獲4組未標示的刺網漁具。
農業局說明,實名制要求以書寫、噴漆、鐫刻等不易脫落的方式,在浮子綱兩端浮球、旗幟及間隔50公尺的浮子均標示漁船統一編號,做漁具源頭管理,去年舉行4場宣導說明會,今年會擇期辦理,協助漁民標示。
農業局提到,將不定期查核漁民是否落實漁具標示,若未依規定標示漁具或流失無通報,依法可處3萬元至15萬元不等罰鍰,另,今年起新增可使用手機通報,漁民海上作業時若發現漁網不慎遺失,請依經緯度在海上通報或進港時通報流失位置,讓迷失漁網找得到主人。
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指出,750艘船筏只有9艘登記轉型,因這些漁船多為小型船筏,無法到風浪較大的3浬或6浬外作業,「若轉型等於是無法生存」,且台南外海也常見大型流刺網漁船進入,撒網面積大,大小魚通吃,對3浬漁資源生態造成影響,更應加強取締,希望中央政策能因地制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