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吸引青創人才 祭出創業競賽總獎金380萬

嘉義市攜手中華創業育成協會,舉辦「第20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祭出高達380萬元的競賽總獎金,即日起徵件。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攜手中華創業育成協會,舉辦「第20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祭出高達380萬元的競賽總獎金,即日起徵件。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推動青年創業獎勵補助計畫不遺餘力,今年攜手中華創業育成協會,共同舉辦創新創業競賽,祭出競賽總獎金380萬元,即日起徵件期至5月13日截止。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是座適合青年「實驗、實踐、實現」的幸福城市。

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已連續第5年推動青年創業獎勵補助計畫,今年與中華創業育成協會,共同舉辦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祭出高達380萬元的總獎金,就是要讓全國的青年朋友看到,嘉義市支持青年創業的決心與能量。

活動分成「創新創意組」與「嘉義市在地創業組」,其中「創新創意組」依據身份條件與競賽主題分為「學生類」與「新創企業類」,並為尋求環境永續解方,新增「健康永續類」,共計3類別;「嘉義市在地創業組」延續前4年的補助計劃,分為「創業啟動類」與「經營優化類」2類別。

曾獲計畫補助的五魚Cafe主理人楊采萱分享,透過參與補助計畫,重新檢視營運模式,雖然過程中曾感到挫折,但正是這些挑戰,才讓能更清楚方向。

湯城鵝行老闆張瑋鑛分享,在創業初期常常充滿夢想與理想,但現實中的資金壓力,常常讓人裹足不前,有市府成為創業者最堅強的後盾,不僅提供資源與補助,更重要的是給予創業者勇氣與信心。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長田長沛表示,嘉義市青年創業獎勵補助計畫成功扶植45組優秀團隊落地生根,這些團隊已為嘉義市創造超過5億元的驚人產值,更在餐飲、設計、文化、運動等多元領域開創諸多令人矚目的創新實例,充分展現嘉義青年創業生態系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今年,市府持續提供每案最高90萬元「不用還的補助金」,期盼在政府資源的挹注下,這些青創種子能加速茁壯,綻放耀眼光芒。

建設處表示,「戰國策創新創業競賽」,每年皆吸引超過300隊以上的全國創業團隊參與,凡具備創新創業構想或已實際投入創業的青年團隊皆可提出申請,徵件期至今年5月13日截止。

湯城鵝行老闆張瑋鑛(右)、五魚Cafe主理人楊采萱(左)現場經驗分享。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湯城鵝行老闆張瑋鑛(右)、五魚Cafe主理人楊采萱(左)現場經驗分享。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攜手中華創業育成協會,舉辦「第20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啟動儀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攜手中華創業育成協會,舉辦「第20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啟動儀式。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是座適合「實驗、實踐、實現」的幸福城市。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是座適合「實驗、實踐、實現」的幸福城市。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創業 嘉義 青年

延伸閱讀

嘉巿適應體育融合運動 511名選手透過運動學習尊重、包容

黃敏惠攜民意北上爭權益 嘉義輕軌仍未到站

黃敏惠帶百餘位議員里長連署書 明赴政院力爭輕軌中央興建

嘉市北港路開發案 採個案變更續審

相關新聞

雲林元長廢校活化 雜食糧學中心開張

雲林縣元長鄉新生國小鹿北分校學生從百餘人減少剩不到10人,6年前關閉,荒廢多年,鄉公所與朝陽科技大學合作創設雲林第1所雜...

全中運輕艇水域 退潮水深不夠

全中運正在台南登場,其中輕艇賽事於嘉南大圳排水舉辦,但裁判及外縣市教練反映退潮時水深不夠,影響訓練;有議員說,多次建議疏...

關稅戰、股災衝擊社福團體 雲林3單位今獲贈白米、肉鬆

國際關稅戰連帶衝擊社福團體捐款及物資捐贈,雲林家扶中心4月至今捐款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半,白米、麵條等物資嚴重短缺,雲林縣府...

嘉縣農機展圓滿落幕 3天吸引40萬人次成交破5億

台灣農機工業同業公會主辦2025第十九屆台灣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今天順利落幕,據中華電信區域人潮客群分析系統統計,累計近...

廢校的雲林元長鹿北分校重新活化 鄉長李明明高唱國旗歌表心意

雲林縣元長鄉新生國小鹿北分校學生從百餘人減至不到10人,最終106年關閉,荒廢多年,元長鄉公所與朝陽大學合作創設雲林第1...

嘉市吸引青創人才 祭出創業競賽總獎金380萬

嘉義市推動青年創業獎勵補助計畫不遺餘力,今年攜手中華創業育成協會,共同舉辦創新創業競賽,祭出競賽總獎金380萬元,即日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