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好天氣快沒了!明高溫32度熱如夏 周日鋒面來襲降雨熱區曝光

新北檢查罷綠連署 6人聲押全以3至20萬元交保

燒肉名店集體食物中毒風暴擴大 高雄衛生局令停業至21日

高雄這條路4年跳電27次 居民哀求電纜下地

高雄鼓山三路電纜線還沒地下化,常因天災、動植物觸碰、造成停跳電,居民希望加速地下化。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鼓山三路電纜線還沒地下化,常因天災、動植物觸碰、造成停跳電,居民希望加速地下化。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鼓山三路有3公里的路段電纜未下地,因動植物碰觸、設備事故或颱風,4年造成27次跳、停電,民眾怨聲載道。議員說,居民希望纜線地下化,台電與市府過去1年來已多次會勘,希望能盡速執行。台電說,今年財務狀況嚴峻,暫緩辦理鼓山三路電纜地下化工程;工務局說,下周三將邀集台電等單位研商解決方案。

居民說,該路段比起鼓山三路其他區域,跳停電的機率比較高,「很多人都把手電筒放在隨手拿得到的地方」,以前更是經常看到電線冒出火光,隨後就跳電。另一居民說,有時停電後走到外面查看,結果其他地方的電燈還是亮的,「表示只有我們這裡沒電」。

市議員簡煥宗說,他去年就幫居民向市府及台電反映,希望能爭取此路段纜線下地;由於部分路段緊鄰軍用地,過去1年來,他與立法委員黃捷會同工務局、台電及軍方,辦理多次現勘、協調會議,但台電經費卻尚未完成規劃,導致至今仍無法執行。

簡煥宗表示,該路段在2020年至2023年,曾發生24次跳電,其中有8次是因為動、植物碰觸。台電說,該路段去年3次跳電,第1次是因為7月的凱米颱風、第二次是10月的山陀兒颱風,第3次是12月架空電纜故障,今年至今尚未發生跳電。

台電高雄區處說,鼓山三路電纜下地計畫已討論多年,但因該路段下方有1處大箱涵,無法進行施作;今年2月多次現勘、協調會議後,決議建榮路至新疆路區間,改在人行道進行電纜下地的工程,但因人行道上方有既設綠帶、樹木、候車亭,公共自行車站體牴觸,需在樹木移植並遷建相關設施後,才可辦理後續地下化程序。

台電高雄區處表示,鼓山三路電纜地下化工程已完成初步規劃,但設計圖面尚未完成,所以無法估計出工程總經費,加上今年台電財務狀況嚴峻,因此已在今年3月暫緩辦理。現階段為加強穩定供電,已加強樹修、測溫巡檢,並針對既有設備進行被覆化,致力減少事故發生。

高市工務局說,鼓山三路電纜地下化,是台電公司2019年向行政院申請防災型下地全額補助路段,由台電設計及施工,期間辦理多次試挖,後因變電箱設置涉及軍方管理土地租用,以及近期台電財務問題,需再協調經費支付,本月23日將邀集台電及相關單位開會協調,研商解決方案。

高雄鼓山三路電纜未下地,常因動植物碰觸、設備事故或颱風導致跳、停電。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鼓山三路電纜未下地,常因動植物碰觸、設備事故或颱風導致跳、停電。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鼓山三路電纜未下地,常因動植物碰觸、設備事故或颱風導致跳、停電,在地的民代呼籲市府與台電應盡速執行電纜地下化工程。記者王勇超/攝影
高雄鼓山三路電纜未下地,常因動植物碰觸、設備事故或颱風導致跳、停電,在地的民代呼籲市府與台電應盡速執行電纜地下化工程。記者王勇超/攝影

人行道 凱米颱風 台電

延伸閱讀

麻疹新增病例搭高鐵南下5天3度就醫 高雄匡列172人

台電新建機組工程工人墜涵洞送醫不治 遭開罰停工

高雄都更案六都墊底 市府允加速推動

華信航空新開高雄-馬祖南竿航線 即日起開放訂位

相關新聞

屏東牡丹鄉推林下經濟 山林雞、香菇、蜂蜜遊客指名要

屏東縣牡丹鄉獲國家發展委員會核定地方創生計畫,推動以林下經濟為主題的地方創生發展有成,並由屏東科技大組織農友並輔導成立「...

屏東潮州警方公布易肇事交通路段 這個路口要加強執法

屏東縣潮州鎮近年來發展迅速,是屏東少數人口未減少的鄉鎮,也因發展觀光吸引不少遊客造訪,人車擁擠易釀交通事故。潮州警分局針...

高雄輕軌「過站不停」卡在半路 乘客嚇:駕駛又睡了?

高雄輕軌上月29日發生司機員行經C29樹德家商站時過站不停,司機員疑似恍神後,隨即發現並立即停車、折返回月台;據搭乘民眾...

高雄捷運黃線動工釀586棵樹消失 護樹團體批「胡亂砍」

高雄捷運黃線工程去年11月動工,最先施工的澄清路段屬YC03土建統包工程,將設置4座捷運站,日前全段已作交通維持施工和路...

中正高工運動場變更商業區在地反彈 民代提出解套方式

中正高工代管體育場土地,市府僅占1成5、台糖占5成、軍備局3成多,現正都市計畫變更,把27%土地變為商業用地。市議員陳麗...

台電塔山電廠擬擴建2機組 金門縣府表達支持盼兼顧環保

台灣電力公司塔山發電廠擬增設第11、12號機組,昨日由廠長李枝榮率副廠長陳啟賢與經理董振達等一行人,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