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工業記憶 高雄煉油廠發表2新書記錄歷史

台灣中油公司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兩本專書,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中油公司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兩本專書,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煉油廠在台灣石化工業發展歷程中扮演關鍵地位,為了保存其珍貴的產業文化與在地記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台灣中油公司共同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兩本專書,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台灣中油煉製事業部副執行長陳正喜、前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等多位貴賓到場見證這場工業記憶的重現與傳承。

高雄煉油廠前身為日治時期設立的「第六海軍燃料廠」,戰後由台灣中油公司接收並重建,成為最具規模的煉油基地,長達70年的營運歷程中,不僅成為石化產業的核心,更成為台灣經濟及工業發展穩健前行的基礎,2015年高廠正式關廠,象徵石化產業階段性任務的轉型與結束,目前廠區更成為護國神山台積電重要生產基地,將繼續傳承書寫歷史。

為保留高雄煉油廠珍貴的文化資產,台灣中油公司與學界攜手合作推動出版工作,其中《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與研究者潘逸嫻共同撰寫,從日治時期作為軍事燃料基地的背景出發,全面梳理高雄煉廠的發展脈絡,並以宏觀的產業視野與微觀的地方觀點交織出豐富敘事,為高雄史留下重要文獻。另一本新書為《圖說高雄煉油廠一跟著油人上班去》,由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林曉薇與林佩琪策劃,透過情境插畫與歷史照片交織,帶領讀者觀看煉油廠日常,呈現油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現場,讓工業歷史更貼近大眾、更具情感的溫度。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文環。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煉油廠在台灣石化工業發展歷程中扮演關鍵地位,2015年關廠後,目前成為台積電高雄廠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煉油廠在台灣石化工業發展歷程中扮演關鍵地位,2015年關廠後,目前成為台積電高雄廠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煉油廠2015年關廠後,目前廠區成為護國神山台積電重要生產基地,將繼續傳承書寫歷史。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煉油廠2015年關廠後,目前廠區成為護國神山台積電重要生產基地,將繼續傳承書寫歷史。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中油公司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兩本專書,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吸引民眾前往。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中油公司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與《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兩本專書,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吸引民眾前往。記者劉學聖/攝影

中油 博物館 遺產

延伸閱讀

保存中油高雄煉油廠記憶 高史博出版2新書紀錄

高雄65歲婦人住家高處墜樓 掉落機車行前方傳巨響…爆頭慘死

426上凱道 高雄45遊覽車近2000人北上助陣 藍委:超乎預期

台灣虎航高雄徵選客艙組員月薪上看7萬 近2千人搶破頭

相關新聞

殯葬禮車違停接遺體遭拖吊 警方:依規定

高雄有殯葬人員25日中午至新興區中正二路一處大樓接運遺體,車停人行道,打開後車門即上樓處理,警方認定違停,管理員雖說明仍...

偏鄉孕婦產檢 車資上千只補助180元

高雄市政府補助孕婦每趟產檢180元計程車資,但大旗美9區孕婦產檢車資動輒上千元,議員認為補助比例相對太低,要求孕婦乘車券...

各宗教齊聚浴佛大典 總統賀電感謝宗教促進社會祥和

慶祝釋迦牟尼佛2569年聖誕,台灣佛教總會、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及屏東縣佛教會今日在潮州妙光禪寺舉辦「聯合各宗教浴佛大典...

高雄煉油廠舊址迎來台積電 台灣中油新書重現工業歷史記憶

高雄煉油廠舊址從石化重鎮迎來台積電進駐轉型成為高科技聚落,台灣中油公司今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

高雄一間人氣火鍋店慶祝母親節雞蛋一盒一元 民眾排隊搶翻天

為了慶祝母親節到來,高雄市中華三路一間人氣火鍋店今天舉辦《愛呀!我的媽》母親節暖心公益市集,推出銅板美食,只要10元起,...

書寫工業記憶 高雄煉油廠發表2新書記錄歷史

高雄煉油廠在台灣石化工業發展歷程中扮演關鍵地位,為了保存其珍貴的產業文化與在地記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台灣中油公司共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