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年發生沙塵暴頻率比往年高許多!鄭明典這樣說

整理包/顏志琳「涼山特勤隊」資歷太狂!盤點4位軍旅背景超硬的男星

高雄15公里綠園道自行車道隱藏交通陷阱 議員轟不友善

長達15公里的綠園道自行車步道,吸引國內外旅客休憩;但市議員發現沿途自行車道有多項缺失,包括動線銜接不良、路線中斷、標指標線不足、人車混流。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
長達15公里的綠園道自行車步道,吸引國內外旅客休憩;但市議員發現沿途自行車道有多項缺失,包括動線銜接不良、路線中斷、標指標線不足、人車混流。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

高雄市鐵路地下化後,路面變身縱貫南北的綠園道,加上年初啟用的高雄火車站天棚,形成整條長達15公里的綠園道自行車步道,吸引國內外旅客休憩;但市議員發現沿途自行車道有多項缺失,包括動線銜接不良、路線中斷、標指標線不足、人車混流,導致旅客常迷失方向、人車爭道隱藏交通危險。

「鐵路地下化綠園道設置長達15公里的自行車道,成為休閒、通動、觀光重要路線,但騎乘環境真的安全舒適?」張博洋表示,他1月時和港都社區大學、高雄市國際自行車觀光促進會和自行車車友實際騎乘綠園道自行車道,發現眾多設施對旅客很不友善,也有自行車影音創作者拍攝影片稱是綠園道自行車道是「外地人迷航篇」。

民眾發現,綠園道自行車道行經凱旋青樹社宅路口時會遇到兩條岔路,沒有明確指示下,兩條路會通往2處截然不同的方向,車道沿途經過的多處路口兩側也缺乏指示牌;張博洋表示,就連甫完工的高雄車站天棚自行車道也缺乏牌面,告知行人靠左、單車靠右,未做好人車區隔,導致經常發生小擦撞,天棚上有多處視線死角,地圖導引牌沒有標示周邊景點商圈。

張博洋指出,綠園道自行車道的鋪面不連續,路口行穿線無法順著自行車道,除了會讓民眾迷失方向,民眾騎到路口時甚至有明顯高低差,另側斜坡未做減速設計,夜晚時也有多處缺乏照明,「綠園道自行車道其實就只是長達15公里的馬路,太不友善了」,沿途也沒有如同外縣市廣設的自行車驛站或補給站。

高雄車站體由「自行車友善國家聞名的荷蘭國隊」操刀,雖已導入多項自行車友善設計理念,但張博洋指出車站周邊道路相關設施與設計未能同步完善,例如南北向的自行車友行經站東、站西路時,因缺乏自行車專用道,騎士須向汽機車爭道,部分騎士被迫騎上非人車共用的人行道,不僅需繞行,動線混亂有潛在危險。

陳其邁表示,火車站天棚周邊目前正與鐵道局點交,鐵道局也在3月中陸續在車站周邊增設自行車設施、防撞設備等,市府在點交時會將相關注意事項羅列清楚並如期點交,屆時交通局會再次檢視沿線自行車道問題,一一解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現已規劃環島二號線,路線納入綠園道,市府會向公路局爭取經費,改善全程車道缺失。

長達15公里的綠園道自行車步道,吸引國內外旅客休憩;但市議員發現沿途自行車道有多項缺失,包括動線銜接不良、路線中斷、標指標線不足、人車混流。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
長達15公里的綠園道自行車步道,吸引國內外旅客休憩;但市議員發現沿途自行車道有多項缺失,包括動線銜接不良、路線中斷、標指標線不足、人車混流。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

張博洋 自行車 車道

延伸閱讀

披上粉紅戰衣!帝舵Pelagos FXD Chrono致敬自行車經典

台中綠空廊道全線通車 議員批吹噓「車道不連貫」

北市擬小規模試辦共享電輔自行車 最多投放千輛

澎湖跳島自行車嘉年華 活動開跑邀車友嗨騎

相關新聞

高雄綠園道自行車道 岔路無路牌、路口高低差…挨批陷阱多

高雄鐵路地下化後,路面變身縱貫南北的綠園道,加上年初啟用的高雄火車站天棚,串成長達15公里的綠園道自行車步道,吸引國內外...

高雄校園傳中國直播主拍學童 里長稱是直播帶貨且找到人了

高雄鼓山區近日傳出有中國口音女子出沒在校園門口直播,行動舉止怪異,企圖不明,被懷疑恐是中共滲透新手法,警方介入調查。里長...

歐盟駐台代表團訪金門民進黨部 關心區域定位與發展

歐洲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谷力哲(Lutz Guellner)昨日率領來自歐盟及多國駐台代表,拜訪民進黨金門縣黨部,就金門的...

4艘中國海警船連2天侵擾金門海域 我海巡監控驅離

繼昨天中國海警船侵擾金門海域,今天上午海巡署金馬澎分署再偵獲4艘海警船現蹤金門周邊海域,海巡調度巡防艇監控,中國海警船於...

走出莫拉克風災陰霾 日光小林打造全台首座「黃碳」農場

淨零碳排全球趨勢下,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與蓋婭智壤科技攜手推動全台首座以「黃碳」為核心土壤碳匯社區農場,協會理...

高雄社會局處理虐嬰案遭質疑消極 市長陳其邁要政風處徹查

高雄貝寉佳托嬰中心涉虐嬰遭勒令停辦一年,高雄市議員李雅慧今天質詢表示,社會局過程中消極處理,後續退費、轉托也狀況百出。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