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濟數據和企業財報提振 美股史指、那指再創新高

蘭陽溪畔維管束2.1公里水綠廊道啟用 清溪綠地鳥飛翔散步好舒服

不論農夫走過的灌溉小徑、孩子嬉戲的田野、水鳥飛過的身影,還是在苦棟樹下望向雪山的那一抹綠都被妥善保留著,成為維管束水綠廊道最動人的風景。圖/縣政府提供
不論農夫走過的灌溉小徑、孩子嬉戲的田野、水鳥飛過的身影,還是在苦棟樹下望向雪山的那一抹綠都被妥善保留著,成為維管束水綠廊道最動人的風景。圖/縣政府提供

宜蘭縣政府沿蘭陽溪畔浮洲溪水圳進行維管束漫生計畫完工啟用,採最少的硬體工程,簡約重建人與大自然連結,不論是農夫走過的灌溉小徑、孩子嬉戲的田野、水鳥飛過的身影,還是在苦楝樹下望向雪山的那一抹綠都被妥善保留著,成為這條水綠廊道最動人的風景。

縣政府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爭取「蘭陽溪畔維管束漫生計畫」6千多萬補助,今天在員山鄉七賢重劃公園對面及宜蘭市清華二路防水閘門舉行啟用典禮,透過導覽活動帶領民眾沿岸走訪,感受這條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記憶的溪畔廊道。

代理縣長林茂盛說,「蘭陽溪畔維管束漫生計畫」串聯沿浮洲溪水圳空間全長約2.1公里,新增綠地面積1.875公頃,沿線設無障礙步道、生態農田、親水平台與保留草坡,並運用石籠、裸露河岸與在地植物營造生物棲息環境,不僅提升水土保持,景觀更自然友善。

縣政府建設處表示,與傳統大型設施建設不同,維管束打破傳統硬體為主的做法,改以最小限度的工程介入,採低干擾、簡約手法保留既有農田、水圳與堤岸樣貌,民眾能在熟悉的田間小徑重溫日常美好,不論灌溉小徑、綠野田疇或水鳥身影都沒有過多裝飾的自在感。

蘭陽溪畔維管束漫生計畫不僅是友善環境的新型態建設,更是展現「在地參與、社區共好、學習共享」實踐案例,從計畫初期結合藝術創作、教育參與與社區互動,透過攝影、聲音、肢體等方式記錄日常場景,豐富看似平凡的田野水岸,帶領大家重回人與土地之間的美好情感連結。

針對維護部分,宜蘭縣政府與市公所、員山鄉公所及七賢社區合作建立維護制度,輔導由在地志工團體共同投入環境清潔、導覽與巡守,讓這條水綠廊道成為居民共同守護的生活場域。

宜蘭縣政府沿蘭陽溪畔浮洲溪水圳進行維管束漫生計畫完工啟用,採最低限度的硬體工程,簡約手法重建人與大自然的連結。圖/縣政府提供
宜蘭縣政府沿蘭陽溪畔浮洲溪水圳進行維管束漫生計畫完工啟用,採最低限度的硬體工程,簡約手法重建人與大自然的連結。圖/縣政府提供
蘭陽溪畔浮洲溪水圳的維管束漫生計畫最近完工,全長2.1公里的水綠廊道,兩岸可見溪流與田野,景色優美,重回人與大自然的情感連結。圖/縣政府提供
蘭陽溪畔浮洲溪水圳的維管束漫生計畫最近完工,全長2.1公里的水綠廊道,兩岸可見溪流與田野,景色優美,重回人與大自然的情感連結。圖/縣政府提供

蘭陽溪 自然生態 宜蘭

延伸閱讀

宜蘭最強「中菜吃到飽」回歸!坐擁蘭陽百萬美景+暢吃「50up道美饌」只要599 加碼「4人同行1人免費」場次、菜單一次看

海岸線要插14部風力發電機? 宜蘭藍綠白立場一致全反對

風電廠進駐宜蘭沿海插14根機組 民眾跳腳「台東不要、宜蘭也不要」

傳出宜蘭沿海要蓋14部風力發電 地方震驚:蘭陽溪口國家生態濕地毀了

相關新聞

鋪草蓆防塵 台東要推動5處

台東縣卑南溪旱季時水位減少,溪床裸露處容易揚塵,附近居民飽受風吹沙之苦,環保局近年改推動「稻草蓆防塵工法」,以回收的草蓆...

基隆完成7區設銀髮健身俱樂部 長者運動、參與社區活動防失智

基隆市府今年新設4處銀髮健身俱樂部,包括中正區砂灣站、七堵區銀創堵北站、仁愛區吉仁站與安樂區慈濟站,加上110至113年...

基隆換新門牌 1區1色展現在地元素

基隆市多雨潮濕,面海處鏽蝕嚴重,不少門牌破損、模糊難辨,街道名稱、號碼分不清,藍底白字門牌40多年未更新。市府昨宣布將全...

廣角鏡/蘭陽溪水綠廊道

宜蘭縣政府向國土署爭取「蘭陽溪畔維管束漫生計畫」6千多萬元補助,沿蘭陽溪畔浮洲溪水圳簡約施工,全長約2.1公里,新增綠地...

影/捐血站長蛻變成全職畫家 盧紹華「與光同行」宜蘭阮義忠故事館展出

蘭陽平原的景色在10年內消失多少?透過藝術家盧紹華的畫作保留些許記憶,他精挑30幅水彩畫最近正在阮義忠故事館展出「與光同...

蘭陽溪畔維管束2.1公里水綠廊道啟用 清溪綠地鳥飛翔散步好舒服

宜蘭縣政府沿蘭陽溪畔浮洲溪水圳進行維管束漫生計畫完工啟用,採最少的硬體工程,簡約重建人與大自然連結,不論是農夫走過的灌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