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人」赴陸需注意人身安全 海基會:「這族群」被捕居多

近期政府不斷向外公布民眾赴陸涉及人身安全風險的案件,受到媒體矚目,海基會25日向媒體公布七類型樣態,其中以涉嫌詐騙被捕居多,但沒有具體的比例。
海基會祕書長羅文嘉25日在記者會上,主動說明有經由海基會歸納的七類型民眾赴陸被捕樣態,第一個類型涉及對岸以所謂國家安全相關罪名,這個類型一裡面可能會用顛覆國家政權罪、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機密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這4種的案例。
第二項類型是涉嫌詐騙等刑事犯罪,包含海外詐騙、被騙去中國大陸參與詐騙集團、到大陸躲債被安排進入到詐騙集團工作等類型;也有在台灣以前出版玄幻武俠或成人小說,在大陸觸犯網路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等。第三類是從事宗教相關活動,包含所謂會道門組織、邪教組織等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也有攜帶宗教物品進去被入罪、也有說前往對岸廟宇修行之後音訊全無、也有進出大陸被沒收手機,認為在傳播宗教活動。
第四個類型是去第三地,然後最後入境大陸失聯;第五個類型是對岸說有工作邀約,去了之後失去人身自由;第六類行是到中國大陸去看朋友或是處理財務問題,最後失蹤。第七個類型就是赴中國大陸觀光、探親,因為不明原因而失蹤了。
本報記者詢問,上述7個類型有沒有比例上的差別,比方說哪個類型是最多的,哪個類型是最少的?羅文嘉表示,比例「我們沒有做統計」,但是以自己看到的每個個案的來看,確實因為詐騙而被拘留占比較多數,但他強調,「有時候即使一件可能也是風險」,它不見得是數量多少,而是這類型確實發生。
羅文嘉還表示,未來還會整理台商在中國大陸碰到的一些風險,「哪些風險類型我們陸續也會整理出來」。
此前,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4日記者會上說,去年元旦至今年3月31日為止,赴陸失聯或被留置、盤查、關押人數共計82人,數據較3月底增加7人,其中2人截至目前為止處於失聯狀態;其中5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在這5人裡面,有4人為涉及詐騙罪、有1人涉及非法入境罪。梁文傑強調,今年國人在大陸所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案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跟詐騙案件有關,很多是年輕人被引誘過去,不管是當車手也好,或者當其他角色也好,「再次呼籲到中國大陸去做詐騙的行為,不但是不可取,而且是相當危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