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水表?香港記協:多家媒體記者及其家人 遭查多年前稅務

香港記者協會21日召開記者會,指有多間媒體、新聞工作者和其家人自2023年底起被香港稅務局審查6、7年前的稅務狀況,並被稅局指短報收入,須按新的估算收入預繳稅務。政治分析人士表示,當局使用更隱蔽的方式試圖壓制記者、活動人士乃至書店經營者的反對聲音
港媒報導,至少8個媒體平台等機構或其創辦人被審查利得稅及薪俸稅,所有機構按估算須預繳的總數為約70萬港元,暫緩後要預繳約30萬港元。同時,至少20名人士及其家人被審查薪俸稅、利得稅或差餉,所有人士按估算須預繳約100萬港元,暫緩後要預繳約9萬港元。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鄭嘉如指出,多數稅務調查缺乏充分依據,部分案例中,當局在未扣除經營成本的情況下高估了收入,「香港記者收入本就不高,除被迫繳納這些存疑稅款外,還需耗費金錢、時間和精力自證清白。」
《獨立媒體》(InMedia)主編黃俊邦表示,對這家獨立新聞機構的稅務稽查,占用其大量時間和資源,他去年因沒有在辦公室保留公司註冊表的實體副本而出庭,並繳納1萬港元罰款;英文網媒《香港自由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創始人格倫迪(Tom Grundy)亦證實,稅務和其他部門的審查,占用了原本用於新聞報導的時間、資源和資金。
紐約時報指出,在過去幾年,香港的獨立媒體經歷更嚴格的審查。政治分析人士表示,當局使用更隱蔽的方式試圖壓制記者、活動人士乃至書店經營者的反對聲音。批評政府的團體面臨活動場地租借困難、場所突檢,甚至連寵物飼養許可證都遭到質詢。
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執行主任凱洛格(Thomas Kellogg)表示,對於尚未逾越紅線、不必擔心遭到國家安全或煽動叛亂法律檢控的媒體而言,行政騷擾是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這類審查的目的是「提醒媒體機構謹言慎行,政府總有辦法對其不喜歡的報導實施報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