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整治內捲競爭促停止加班 員工曝職場現實嘆:把工作帶回家

中國官方整治內捲式競爭,督促企業停止加班、鼓勵彈性休假,更有媒體報導企業響應推出「不加班運動」,但是在現實的職場「不加班只是把工作帶回家」,「誰能不加班」成了許多勞動者面對「口號」時的共同疑問。
中國社會內捲競爭嚴重,企業加班文化盛行,官方認為有礙提振消費、不利企業發展。隨著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後,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日前舉行座談會,與企業負責人討論與相關議題;中國國家發改委日前也強調,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鼓勵彈性休假。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從官方下令後,中國開始用「整治」一詞描述這樣的要求。中國的媒體開始報導外送平台美團取消外送員超時扣款、企業辦公樓晚上9時準時關燈以及強制晚上6時20下班等「新生態」,「不准加班」也成微博熱搜。
然而報導引述多家中資車企、網路公司的員工表示,加班依然是常態。真正的職場,「誰能不加班」是許多人的真實心聲與疑問。
一名新能源汽車公司員工李先生表示,「(加班)是入職的時候的默認選擇」,而且任職的公司表面上完全不承認加班,但「有同事上午接受諮詢提到了公司工作生態,下午就被開除了」;另一車企員工提到,每週六強制上班,作息完全混亂,電話一來就得起來工作。
在江蘇的汽車配件製造商王先生受訪時指出,過去幾年間,哪怕頂著疫情期間的海關封鎖壓力,也不太願意與中資車企合作,因為「壓力太大」。
他說,訂單向來來得多又急,一旦接了,他和工人都要加班,而且儘管政府發文警告車企避開低價競爭,但仍有車企要求供應商降低成本。
報導稱,內捲式的激烈競爭導致產能過剩,中國車企將市場拓展目標面向海外。但高速迭代的節奏、出海適應市場的要求,進一步導致車企員工的加班情形更嚴重。
中國的「勞動法」雖規定企業員工每日工時不超過8小時,每週平均工時不得超過44小時。但實際上勞工很難透過仲裁等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勞動權益;此外,企業要規避加班審查也有很多手段。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說,有些中國車企施行靈活上下班制度,不用打卡,這樣導致的加班並未被記錄。此外,成立子公司、合資公司或者外包,都是車企可以選擇的合規方式。也有一些企業對於供應商的勞動環境監督僅限於發放問卷、自主填報,缺乏有效的三方監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