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靠運動!日本人榮登「全球最瘦」 醫曝4關鍵:肥胖率僅4%

漲翻天!「1國民美食」變得不平價 一票人點頭:寧願吃便當

導盲犬用生命護主! 汽車暴衝「牠秒跳起用肉身擋下」雙腿全斷飼主淚崩

陸2025年GDP增速下探3.4% 瑞銀看2026年成長率進一步下調至3%

外資投行相繼調降2025年大陸GDP增速預估。 聯合報系資料照
外資投行相繼調降2025年大陸GDP增速預估。 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關稅戰不斷升級,外資投行摩根士丹利(大摩)、瑞銀相繼發布最新報告,將大陸今(2025)年GDP增長預測,由此前的4.5%、4%調降至4.2%、3.4%,瑞銀還進一步將明(2026)年大陸GDP增長預測降至3%。

彭博報導,瑞銀預料大陸國內投資和消費將繼續受到關稅戰負面影響,政策刺激效應減弱,美國關稅也將大幅減少外部需求並增加大陸國內價格下行壓力。瑞銀報告提到,預計大陸今年CPI和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又稱平均物價指數)在2025年和2026年均為負值。

瑞銀並指,關稅衝擊對大陸出口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將引發大陸經濟重大調整。若當前加徵關稅保持不變,將拖累大陸GDP減速超過2個百分點,儘管預料大陸將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然而,由於美中關稅稅率存在「極大不確定性」,誤差範圍很高。瑞銀估計,大陸對美國出口未來幾季料將降三分之二,按美元計,今年出口總額或降10%。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團隊亦發布報告指,預期中國大陸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人民幣1兆至1.5兆元(約新台幣4.4至6.6兆元)的額外刺激計畫,且美國對大陸關稅將逐步放鬆。雖然額外刺激措施可提振增長0.6個百分點,但未能完全抵銷關稅對增長帶來的衝擊,故大摩將2025年大陸GDP增長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至4.2%,其中,預料今年第4季增長由去年同期的5.4%放緩至3.7%。

大摩估計,北京當局可能在第2季提前實施人大會議宣布的人民幣2兆元的刺激計畫,潛在措施包括溫和放鬆貨幣政策、提前發行部署地方建設債券、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出國家生育補貼,加速消化房地產庫存。

大摩預期,人行可能會降準50個基點,以及削減政策利率15個基點。

除大摩、瑞銀外,高盛已於10日將大陸今年GDP增速由4.5%下調0.5個百分點至4%。高盛重申,預計北京政府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寬鬆力度,政策利率將下調60個基本點,較此前預測的高出20個基本點。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團隊14日報告指出,新風險情景是大陸國內經濟增長和政策令人失望,同時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已升至前所未有的水準,引發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高盛並稱,由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也增加兩國在資本市場、科技和地緣政治方面等戰略領域的脫鉤風險。

北京 經濟衰退 美國

延伸閱讀

關稅戰搶備貨!大摩上調第2季iPhone產量 看好三台廠

川普害全球股市大跌 大陸富豪為何反而更有錢了?

陸再出手反制 外媒曝:北京下令暫停波音飛機交付

關稅戰嚴防大陸商品洗產地 卓榮泰:台灣不能成為破口

相關新聞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大陸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 約占全球一半

大陸15日舉行為期2天的「第2屆中國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大會」,會上發布《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

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促國內大循環 「釋放房市潛力」

應對美中貿易戰,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協國家之際,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在北京考察外貿企業。李強提到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

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中祭史上最嚴安全令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中國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三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中國工信部發布新法規,強制規定車用動力電池必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