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危機?陸網好奇台灣職場有無「35歲紅線」 答案讓很多人崩潰

中國實際就業情勢恐比官方公布的數據更為嚴峻,圖為近日在雲南財經大學舉辦的一場徵才活動。(中新社)
中國實際就業情勢恐比官方公布的數據更為嚴峻,圖為近日在雲南財經大學舉辦的一場徵才活動。(中新社)

大陸職場普遍存在所謂的「35歲危機」,亦即到了35歲不僅求職難,轉職不易,甚至容易淪為公司裁員主要對象。有大陸網友近日在社交平台《小紅書》向台灣網友提問,「台灣朋友,你們那有35歲職業危機嗎?」結果答案讓不少大陸網友很崩潰。

據社群平台X上活躍的「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帳號消息,5月10日,一名大陸網友在小紅書上發文問道,「台灣的朋友,你們那邊有35歲職業危機嗎?」發文者並寫道,公司有個大齡員工沒有離職,然而,發現其職位被掛在大陸的招聘軟體上面。他無奈指,「剛畢業的應屆生問你要工作經驗,有工作一經驗又嫌你年齡大。」

發文一出引來兩岸網友熱議,評論區台灣網友回覆稱,「35歲在台灣是黃金職業期,很多公司都要的啊」。還有人回覆,「我35歲找工作去哪家公司都要我,台灣缺工」,「35歲還很年輕,為什麼是大齡?」,「50、60都還能工作,有手有腳都能」。另外有人指出,「35還很年輕,為啥是大齡?」「正是事業上升期」。

看到台灣網友的評論,大陸網友紛紛表示,「現在好多公司都卡30歲左右。例如拼多多卡28,B站卡30、小紅書卡32」。有人直言,「我已經34了,如果這家公司做不下去了,35一過就沒有多少公司要了,這在大陸是普遍現象。」

還有人問,「怎麼拿到台灣籍?」「大陸這邊去台灣打工好找工作嗎?」另有網友評論稱,「40歲在大陸都是大媽了,你說這社會是不是有病?」

重慶日報旗下《上游新聞》今年2月曾提到,近年來,「職場35歲紅線」的相關議題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大陸職場「35歲紅線」爭議事件多次出現,都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早在去年,「小紅書將32歲設為招募紅線」的消息也引爆大陸職場社群平台。一位前字節跳動高級工程師因超齡被拒的案例,撕開求職年齡歧視的問題。從「35歲危機」到「32歲生死線」,不少企業正以「年輕化」之名加速淘汰中年從業者。

央視過去也曾發文指,「是時候打破『35歲現象』這座大山」。「人盡其才」不該只是口號。畢竟,年齡從來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尺,經驗、技能和態度才是職場競爭力的核心。簡單粗暴地用25歲、28歲、35歲等門檻將求職者拒於門外,雇主很可能會因此錯失最需要的人才。打破「35歲門檻」要政府、國企帶頭。

事實上,大陸近年失業率高居不下,財新網近日從人社部規劃財務司官網公布的數據發現,今年首季,大陸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達人民幣465.0億元(約合新台幣1,95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2.4%。

近日有大陸網友在小紅書問,台灣職場有沒有「35歲危機」,結果答案讓不少大陸網友崩潰。(圖/取自社群平台X)
近日有大陸網友在小紅書問,台灣職場有沒有「35歲危機」,結果答案讓不少大陸網友崩潰。(圖/取自社群平台X)

職場

延伸閱讀

吸收現役軍官賣機密給大陸 前飛官遭判2年6月

中美將討論「芬太尼關稅」?陸外交部這樣說

外媒曝:巴西央行將與陸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大陸這所大學女副校長竟是陜西首富 身價1900億元

相關新聞

全球瘋潮玩 泡泡瑪特海外營收增375.2%

一家來自中國的潮玩快閃店門前,蜂擁而至的消費者排起長隊,不同膚色的年輕人唱起了《LABUBU之歌》。這是前不久發生在西班...

寧波5月中東歐博覽會 多國首次參加

第4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於5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寧波舉行。本屆博覽會國際參與度更高,多個國家展...

陸車前4月產銷量 首次雙超千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汽車產銷量歷史上首次雙雙超過1000萬輛。  ...

全球鐘錶專家 漳州共商標準化

2025年ISO/TC 114鐘錶標準化國際會議12日在「中國鐘錶名城」福建省漳州市開幕,全球80多名鐘錶領域專家、學者...

長和回應陸審查要求 港口交易:不會違法進行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案備受關注,長和十二日晚間聲明,強調交易絕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規的情況下進行...

北京發放首批稀土出口許可證 福斯供應商在列

大陸和美國宣布達成貿易協議,包括暫停90天的關稅,並將相互關稅降低後,投資人期待還會有其他出口管制限制放寬的舉動,其中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