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身體是否比你的實際年齡還衰老?教練推薦7個簡單自我測試

影/三峽車禍民團遊行至交通部抗議 百人雨中高喊3訴求

你中了嗎?3-4月統一發票「千萬特別獎」64557267

華為電動車再現黑科技 創造每度電跑12公里新紀錄

華為創造出每度電可以跑出12公里的新紀錄。路透
華為創造出每度電可以跑出12公里的新紀錄。路透

華為電動車又有黑科技,華為推出Drive ONE系統,透過與多家車企合作的A級車(車長2.35米-2.79米小車)測試後,創造出每度電可以跑出12公里的新紀錄。

華為DriveONE是華為推出的智慧電動驅動平臺,集結多項先進技術,具備高效能、輕量化、超靜音等核心優勢,並支持液冷快充及800V高壓平臺,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領域,例如通過系統級優化,包括降低整車損耗、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優化熱管理效率等,提高每度電的續航力。

在華為數位能源舉辦的智慧電動&智慧充電網路戰略與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數位能源智慧電動產品線總裁王超指出,度電續航(1度電能夠行駛的里程)是衡量一輛車好壞的必要條件。在提升度電續航上,華為DriveONE聯合車企客戶共同完成了從單點突破到整車系統優化的躍遷。無論是整車自身的損耗,還是驅動的損耗,還是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還是熱管理能效的提升,以及整車待機功耗的提升,都將幫助整車進一步提升度電續航。2025年,通過與多家車企的A級車聯合測試,首次達成「度電12公里」的行業新標竿。

華為在「全民度電10公里+全民超充」的雙輪驅動下,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度電續航3.0時代,實現從續航無憂,走向出行無憂。

華為還有一項理念是技術「夠用即止」,性能是用來服務安全的,例如,華為發表會上,華為一款轉速達38800轉的驅動電機刷新全球紀錄,但僅用10秒PPT就簡單帶過。這種簡單展示背後,藏著華為對駕駛安全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智界S7和R7上搭載的DriveONE驅動電機:轉速上限25000轉的動力總成,卻將量產的轉速限制在22000轉,但依然達成了3.3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績。

隨著新能源車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對於新能源車整車安全性、乘坐的舒適性、駕駛的靈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王超提到,運動領域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本能安全、本能+冗餘安全和全域安全。1.0階段,是從液壓控制到全面電動化,從集中式演進到分散式控制階段;2.0階段,顯著提高了汽車的行駛安全,汽車操控更絲滑。未來,面向3.0階段,將實現全域安全、全域近端閉環,通過XYZ深度融合顛覆傳統駕駛思維。

據悉,華為智慧電動DriveONE已為12家主流車企提供解決方案,合作車型超50款,2024年動力總成交付量達百萬輛,是獨立Tier1中名副其實的No.1。除鴻蒙智行和阿維塔外,眾多新勢力車企也通過零部件供應模式採用其驅動電機等零部件。這種合作模式既保證車企技術獨立,又發揮華為技術優勢。

電動汽車 華為

延伸閱讀

擔憂市場急遽變化!Subaru重新思考電動車策略

GM與LG合作全新LMR電池!將推出續航超過600公里的純電皮卡

產品無法抗衡 Porsche考慮退出中國電動車市場?

比利時檢警監聽足球場專屬包廂 掀歐議會「華為門」涉非法遊說

相關新聞

技術突破?陸官媒稱華為鴻蒙搭載5奈米製程麒麟X90晶片

華為日前發布首款鴻蒙電腦,陸官媒近日報導,其誕生意味著中國大陸在電腦領域從硬體晶片到軟體操作系統都實現了自主可控,值得注...

中國西博會開幕 習近平再喊話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向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致賀信,提出中國願以這次博覽會為契機,同各國朋友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

逆全球化抬頭 蔡崇信:美國之外的亞、歐市場潛力大

在中美緊張局勢中,阿里巴巴的主要業務也受到波及,應對全球挑戰,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24日表示,企業國際化進程應注重「本地化...

綠電佔比達98%!陸首個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在雲南投產

中國大陸首個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南方電網寶池儲能站」25日在雲南投產。該儲能站每年可調節電量5.8億度,相當於27萬戶居...

促合作 李強稱陸經濟含巨大增量空間 盼中印尼加強對接

正在印尼進行訪問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24日表示,中國經濟蘊含巨大增量空間,同時強調中方願與包括印尼在內的各國共享增量空間...

大陸第一顆!小米自研晶片「玄戒O1」 力壓聯發科天璣9400

小米自研晶片「玄戒O1」採用台積電最新的3奈米製程(N3E),這也是大陸第一顆自研3奈米技術的手機晶片,陸媒採用硬體評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