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柳颱風陸警解除!估上午8時30分解除海警 7縣市仍有豪大雨

陸企跨足醫療 攻兆元商機 華為組衛生軍團 美的建構生態系

美的、華為等知名陸企紛跨界入局醫療健康產業。 中新社
美的、華為等知名陸企紛跨界入局醫療健康產業。 中新社

今年以來,包括美的、華為等知名大陸企業紛紛入局醫療健康產業,美的集團正式成立醫療板塊,華為則組建醫療衛生軍團,在老齡化社會現實、陸官方「健康中國2030」政策號召下,陸企跨界進入醫療產業正成為熱潮,以追逐第二增長曲線,搶攻兆元商機。

醫療健康產業面向多,不論是傳統賽道的醫藥、醫材,還是中醫藥、美容、養老、保健、體重管理等,涉及人類健康預防、保健到康復等過程,充滿機會,也吸引眾多企業進入尋找營收增長的機會。

陸各領域巨頭跨界醫療健康產業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陸各領域巨頭跨界醫療健康產業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來自不同領域的巨頭依憑自身產業專業,在醫療產業中推出創新內容,華為3月宣布正式成立「醫療衛生軍團」,為繼煤礦、電力等後,華為第21個垂直行業軍團。整合華為在5G、雲計算、AI大模型(如盤古大模型)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重點構建AI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床場景的應用;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也布局AI醫療,打造醫生AI助理。

家電巨頭美的以「5+2+X」(「5」代表旗下萬東醫療、庫卡醫療、美的生物醫療、瑞仕格醫療、美的樓宇科技等五大實體;「2」指旗下中央研究院與AI研究院兩大平台;「X」代表與高校、醫院的開放合作)戰略整合醫療影像、自動化、生物醫療等資源,構建完整生態,並明確深耕影像診斷設備。

另一家電巨頭海爾專攻醫用低溫存儲等高壁壘領域,通過「盈康一生」品牌整合旗下大健康資產。

房企萬科則探索「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服務;車企如奇瑞、上汽則從「行動健康終端」切入,針對駕駛員推出搭載AI健康管家的智能座艙;順豐則聚焦醫藥冷鏈物流等。

對於巨頭跨界入局,第一財經報導指出,原因與人口老齡化加速、慢病負擔加重、政策鼓勵等因素驅動社會資本進入健康服務領域有關。更重要的是,醫療健康產業具有長期增長的確定性,成為各行業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首選。

不過,跨界企業進入醫療健康產業仍有許多挑戰,像是面臨研發周期長、監管高門檻、專業要求嚴苛等挑戰。

單純依靠行業經驗難以長期立足,仍須結合臨床需求、強化技術研發、注重合規管理,才能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力。

大陸商務部相關單位曾發布《2024中國消費健康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大陸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人民幣6.83兆元增長至2023年的10.03兆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

此外,大陸中消協《健康產業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大陸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達人民幣9兆元。

另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健康產業規模將達人民幣16兆元。

醫藥 規模 人民幣

延伸閱讀

大陸來台定居新規恐須「剪護照」?北京警告:故意損毀將依法究責

路透:北京當局約談騰訊、字節跳動等陸企 警告慎購輝達H20晶片

輝達:讓機器人更像人類 打造能「連續決策」大腦

預告12日發布…傳華為AI推理大突破 或減對HBM技術依賴

相關新聞

陸企跨足醫療 攻兆元商機 華為組衛生軍團 美的建構生態系

今年以來,包括美的、華為等知名大陸企業紛紛入局醫療健康產業,美的集團正式成立醫療板塊,華為則組建醫療衛生軍團,在老齡化社...

北京召騰訊等陸企 問輝達H20晶片資安風險

路透引述三名知情人士報導,北京當局已召來騰訊、字節跳動等中國大陸本土科技公司,詢問他們購買輝達H20晶片情況,表示關切資訊安全風險。

騰訊第2季旺 每天賺25億

騰訊控股昨(13)日發布2025年第2季財報,營收人民幣1,845億元,年增15%、季增2%;淨利(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

陸7月電視銷量 近13月最慘 第4季恐掉進「大坑」

市調機構洛圖科技(RUNTO)最新數據顯示,大陸電視市場7月品牌整機出貨量僅為186萬台。該數據較去年同期下降14.3%...

A股資金做多 上攻「天花板」

在消費補貼利息政策激勵下,上證指數昨(13)日上漲0.48%收在3,683點,創2021年12月以來近四年新高。機構分析...

滬指近4年新高 滬深兩市成交額逾8.9兆

大陸A股三大股指8月13日集體高開,盤初滬指就突破3674.4點前期高點,創下2021年12月以來新高。其中,光收發模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