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府做菜!陸女月入8萬嗨喊「天選煮飯人」 五星主廚也搶入市場

靠著一道道好菜與真誠服務,愈來愈多廚師走出餐廳,走入民宅成為「上門私廚」。有網紅廚師穿著輕便瑜伽褲,為老客戶端上家常小菜;也有五星大廚拉來專業團隊,商業宴席也能豪華上菜。月入萬元的新型「燒飯阿姨」,正在改變大眾對「廚師」的想像。
近年來,「上門私廚」像旋風一樣席捲了社交平台。這股風潮吸引不少擅長料理的素人廚師投身其中,轉型為炙手可熱的「網紅」職業者。許少武是成都一名「95後」,他憑著十年廚藝經驗,從酒店廚師華麗轉身,成為全職上門私廚,開啟截然不同的職涯旅程。
封面新聞報導,1997年出生的許少武是廣東珠海人,在廚師行業打拚十年的他,因為愛情,來到了成都。
剛來成都,他選擇在一家酒店做廚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邂逅」了就業新賽道。許少武說,這幾年來,自己收入相比之前翻了幾番,每月收入能穩定地達到數萬元。
「在一場商務宴請上,有位客人問我願不願意去他家做宴席,我就答應了,反響很不錯,之後他也多次找我上門做菜。」隨著業務愈來愈多,新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他開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自己上門做菜的影片,收穫了不少粉絲。
2020年,以此為契機,許少武辭去酒店工作開始創業,一心一意深耕上門私廚行業。一年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團隊,高峰時期,團隊全職上門私廚大概有10多個,兼職的有幾十個,還有兼職服務員,負責上菜和宴席服務,商務宴一次會去兩個廚師和兩個服務員。
競爭太大 價格更實惠
「客戶一般提前一天預約,節假日則需要提前三、四天預約。現在生意很好,每天都有穩定接單。家庭商務宴請數量最多,在生日和節日時居多。」他介紹,客戶以老客戶為主,很多人從新客戶變成了老客戶。宴席以融合菜、粵菜、川菜等菜系為主,負責商務宴請的廚師都需具備豐富的從業經驗和相應的資格證書。
他透露,團隊的服務形式主要有兩種,客戶自備食材和廚師包工包料。按照以前的價格,如果客戶自備食材,一般8到10人一桌收費是680元到880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850至3688元),廚師包工包料則按中餐最低200元每位,西餐最低400元每位的餐標進行收費。「現在競爭太大了,價格會更實惠一些。」
「下班,明天又是爆單的一天」、「這個點才下班,睡三個小時繼續幹」,這是許少武的朋友圈常態,忙碌的他和火爆的訂單早已是家常便飯。
報導指出,作為入行十餘年,從事上門私廚五年的從業者,許少武感覺到這兩年行業產生了巨大變化。「競爭更加激烈了。」他坦言,兩年前,上門私廚還算新興行業,那時候從業人員並不多。而現在,選擇上門私廚做菜成了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愈來愈多的廚師從飯店或酒店出來單幹,靠技術做上門廚師,兼職和全職的都有。「我了解到的是五星級大廚愈來愈多了。」
他表示,由於入行者增多,也促使自己開始不斷優化服務。「以前就是單純地做好飯、收拾好廚房就離開,現在服務更加完整了,還會為客戶提供餐具等,收拾和整理也更加徹底。」
這也為他留住了一大波老顧客,收入和訂單量愈來愈可觀,甚至經常出差接省內其他城市的單子。「以前是家庭宴請為主,這兩年以商務宴請為主,收入比兩年前翻了幾番,月入幾萬塊是沒問題的。」許少武表示。
不過,相比之前,團隊的人員卻有所精簡。「這是為了保持做菜的水準和品質。」他解釋,以前有訂單就派廚師過去,但客戶反饋參差不齊,所以後面決定優化團隊,保持技術的穩定性,只選擇資深廚師,也是為了保證品牌的口碑。
他還談到,行業的機遇與風險並存,從業者與客戶之間也有「灰色地帶」。
「上門做飯過程屬於食品生產環節,如何保障服務品質和食品安全,是所有從業者面臨的考驗。此外,我們和客戶目前主要依託社交平台私信建立聯繫,實際上對廚師和消費者雙方都缺乏人身安全保護。」他希望,未來行業能愈來愈規範,可以參照網約車、家政等成熟的服務管理模式,確定行業准入門檻,完善支付方式、糾紛解決路徑等事項,對整個服務過程量身定做質量評價和管理辦法,推動行業長遠發展。
上門做菜夯 家政公司搶
上門做菜的需求愈來愈多,潮新聞報導,在杭州,不少家政公司推出了相應的「上門做菜」服務。比如三替集團組建了一支超百人的「做飯師」隊伍,平均年齡約40歲,為杭州地區客戶提供上門做飯服務。
做飯師單次服務時間為四小時,分上午和下午兩個時間段。除洗菜、備菜、做飯和洗碗外,燒飯師還需在服務時間內合理安排餐廳、客廳等區域的地面清潔與家居除塵。根據套餐不同,每次服務價格在200元以上。
「和傳統意義上的保母不同,做飯師是三替員工制的服務產品,工作內容以做飯為主,保潔為輔,工作內容比較明確。也正因為如此,這支隊伍更加容易做到規範化、職業化。 」 三替集團保母事業部負責人何迪汝說,為保證最重要的食品安全,公司不允許燒飯師自帶食材或替客戶代購食材,且在上門服務時須穿著統一的工作服,包括廚師帽和一次性口罩、手套、鞋套。
無論是家政服務公司推出的上門做菜服務,或是上門做菜的「個體戶」,都是在填補客戶們對上門做菜的需求。「要根據實際需求去選燒飯師,衛生和口味以及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市民葉女士請過家政公司的燒飯阿姨,也找過年輕的上門做菜廚師,但一直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現在都是自己動手燒:「每個人需求不同」。
女穿瑜伽服上門燒飯 3菜1湯月入2萬
清晨6點多,33歲的浙江姑娘潘來兮坐車從九堡趕往濱江的一位客戶家中,她要在7點前趕到客戶的家,並為對方做一份三明治和一個減脂的蔬菜沙拉便當。她大大的帆布包裡裝著一次性防油煙口罩、手套、圍裙和行動電源等裝備。
登上熱搜 也引來質疑
潮新聞報導,在網上,潘來兮被稱為「阿綠」。關於她的「杭州姑娘上門做菜月入兩萬」的標籤意外暴紅,相關話題一度登上熱搜,也為她帶來大批關注與詢問,同時也引來不少質疑與非議。
潘來兮的老家在麗水龍泉,目前她定居杭州九堡。從去年12月開始,她踏上上門做菜這條職業路,服務範圍以杭州濱江、蕭山一帶為主,主要客群鎖定在20至30多歲的年輕女性。
這天中午11點多,潘來兮趕到杭州濱江長河一個小區為她的第一名客戶做飯。
兩人結緣於小紅書的廣告貼文,對方是第一位主動聯繫她的人。初次合作後,客戶當場支付了半個月定金,原因是一道紅燒羊排太讓人驚豔。從此,她們建立起穩定合作關係,至今,潘來兮每周要到這家做四次菜。
「她幫我介紹了不少客戶。現在我的客戶群比較穩定,一般每天只會排一到兩單新客戶,其他全是熟客。」她的客戶中,有做自媒體的女主播,也有自由職業的年輕人,作息時間有差異。「有的通宵工作,睡醒是下午1、2點,我做好飯正好到了她的用餐時間。」熟客甚至會把家裡的進門卡交給她。
從早到晚,潘來兮不是做菜就是在做菜的路上。平時,潘來兮的通勤方式是「地鐵+步行」,實在趕不及才會坐計程車:「我喜歡在大街小巷穿梭,像現在路邊的花就很美,我覺得這些都能給我帶來能量。」
「我沒覺得辛苦,對我來說,做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她說。這份熱情從她的朋友圈文字中可見端倪:「我應該就是天選做飯人吧。」
5月13日這一天,她完成7筆訂單,6單是「三菜一湯」,1單是「四菜一湯」,到手646元。「訂單一直是排滿的,我一周只休息半天,每周還有一些團餐的訂單。」
她入行第一個月收入是8000多元(約新台幣3.3萬元),此後月收持續破萬,有時超過2萬元(約新台幣8.3萬元)。
報導指出,每天出門,潘來兮都會化上美美的妝,穿上瑜伽服。
她的社交帳號之下,不乏惡意評論,有人質疑她作秀、演劇本,也有人用低俗的文字攻擊她。「我之前做過網路主播,這些已經能坦然面對,反而是我的朋友們會忍不住會去評論區回懟。」她說,無法改變所有人的想法,做好自己就好。對她來說,瑜伽服只是單純的日常穿搭,「瑜伽服穿著很舒適,僅此而已。」
她坦言,社交平台上記錄上門做菜就是想要曝光度、想要流量,想把生意做更大。「這些流量,能讓我更有動力工作,我會一如既往地認真做好每一道菜,服務好我的每一個客戶,踏踏實實地去掙錢。」
單槍匹馬 接單量有限
潘來兮目前沒有團隊,每天接單量有限,新增客戶也需在不影響原有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安排。
去年底,她曾接下公司聚餐的訂單,是唯一一次請男友協助。「本來想推掉,但客戶執意要我去做,最後我們兩人一起完成了三桌菜。」她笑說,與其說喜歡這樣的場面,不如說更偏愛為普通人家做一日三餐。
為了讓客戶們安心,潘來兮在食品衛生和安全方面格外小心。「一些容易造成消化道負擔的菜品,客戶下單時我會做事先溝通。另外,做菜全程戴口罩、圍裙和手套。」她還辦了健康證,定期做體檢,體檢報告也隨時可以向客戶出示。
若遇上菜品不滿意、服務不滿意,潘來兮也會退款和道歉:「客戶的圈子不大,口碑和信任都很重要。」
在客戶眼中,她是新型態的「燒飯阿姨」——年輕又專業。客戶徐女士回憶:「一開始就想找個燒飯阿姨的,刷到了她就約來試試看。」
對於「燒飯阿姨」的稱呼,潘來兮並不排斥。「本質上是差不多的,我的優勢就是在做菜時更懂年輕人的胃。」她說,許多年輕人有減脂、異國風味等特別需求,傳統燒飯阿姨可能難以勝任。
與傳統家庭廚師相比,她認為自己多了一份「邊界感」,偶爾也能為客戶提供一些情緒價值。她說,年輕人之間會有共同話題,哪怕是做完菜的幾句寒暄,也會覺得舒適。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