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式民主,以搞癱國會為能事?
國會全面改選後,立法院就事論事的功能即日漸衰敗。國民黨執政時,少數的民進黨全力杯葛,不讓閣揆上台,已成慣例。即使換成民進黨執政,在野黨不杯葛了,民進黨仍然要擋總質詢,讓議會癱瘓。原因無他,凡事只要不如民進黨之意,就被說成「毀憲亂政」、「非法會議」,綠營就要用非常手段讓立法院開不成會。行政院也樂得輕鬆,無能的國會,正是行政權最大的幸福。
蔡政府時代完全執政,民進黨團就是行政權的最佳附庸,預算法案一概照單全收,立法院基本上只是個擺設,一切聽從柯總召調度。正因為人民看不慣這種半癱國會的無能,去年大選拉下民進黨,讓三黨不過半。而當「藍白合」稍讓國會恢復一些元氣,民進黨就杯葛到底,進而催生大罷免,全面抹紅在野黨立委,更把罷免權「神化」為「抗中保台」的聖戰。這種迷幻政治訴求,完全否定了「國會監督行政權」的憲政設計,只剩粗暴、民粹的朝野對抗。廉價的政治動員,就是要把立法院妖魔化,以翻轉民進黨「少數政府」的命運。
正因大罷免行動脫離民主常軌,行政院施政也脫離政治常軌,部會首長在立法院答詢動輒尊奉「我們黨團」的旨意行事;只要民進黨團不點頭,部會就不敢應允。立委向部會索取資料原是日常軌跡,卓榮泰卻要求特定立委索資須「先送政院同意」,全然沒有體制觀念和合憲思維。
民進黨凡事杯葛的目的,就是要把立法院形塑成「藍白亂政」的場域,藉此煽動大罷免的氣焰。不懂執政卻很會上街的卓內閣,利用周末假日動員部會首長南北講演,向人民「討公道」。其宣講內容,一味指控在野黨亂刪預算讓賴政府無法施政,卻從不說明行政院為何不依照立院要求,讓「凍結」的預算解凍。一言以蔽之,行政院就是不願聽立法院的意見,讓國會「殘廢化」,正是民進黨「追求更大民主」的想定。
諷刺的是,勞動部長洪申瀚不敢追討前部長許銘春濫用的七千多萬元就業安定基金,只好用預算歸墊,讓人民埋單。他卻在街頭狂作秀,高呼台灣人要「有志氣」,對抗藍白的蹧蹋。而內政部長劉世芳職司政黨管理,她竟在台上指控民眾黨是「吃台灣米,做中國鬼」,「台灣不需要這種政黨」。她更忘情地呼喚大家支持賴總統,「讓他可以清清白白,來做我們台灣國的主人」。
部長預算編列不當被抓包也就算了,劉世芳若真這麼想建立「台灣國」,也應該由台灣人民當「台灣國的主人」,怎麼會是總統當「台灣國主人」?邏輯荒謬走鐘至此,已經不是失言,而是價值錯亂。近幾天,她忙著抓陸配,要把她們「趕出台灣」。平心而論,這種「台灣國部長」的言論,還不夠「顛覆國家」嗎?但當人們習慣了民進黨「台灣至上」的政治正確,就連這麼荒唐的政治說詞也聽而不聞,不以為忤了。但其說詞,沒有比陸配言論更「危害國家」嗎?
民進黨的「敵我二元」論,已衍生成「非綠即紅」,不隨它起舞的,就是「賣台」,這就是它所謂的「更大民主」。這樣的民進黨,豈容得下一個眾聲喧譁的國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