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高關稅政策能維持多久
川普風暴席捲全球,美國的忠實盟友與緊密經貿夥伴,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無一倖免。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然成為影響世界最大的不定時炸彈;然而每日一變的川氏風格也讓各國開始審視與慎思:川普高關稅政策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這個議題不僅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也對當前全球經濟秩序帶來重要挑戰。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即公開質疑:川普這波高關稅政策,不但可能達不到其降低對中國貿易依賴的預期效果,甚至可能激發中國自我強化與供應鏈去美化進程,長期將提高中國經濟與產業自主化與韌性,最後的結果可能「讓中國再度偉大?」
整體而言,這項政策的持續性與成效,極度仰賴幾項結構性條件,而這些條件在現實中是否具備,值得各界冷靜評估。
首先,美國政府財政環境已承受極大壓力。在高赤字、高債務與高利率三項因素交織下,聯邦政府今年預計需發行8至10兆美元國債,以維持基本財政運作。然而,中國、日本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債權國對美債的態度卻趨於保守,若募資不順,只能透過提高利率吸引資金,將推升財政壓力。在此情況下,關稅政策所需的補貼與紓困資源恐將受限,川普主張「關稅換工作」願景也可能難以實現。
其次,高關稅政策對內部經濟的影響往往比對外部更為直接與明顯。回顧六年前美中貿易戰經驗可知,關稅成本最終大多由美國消費者與企業承擔,特別是中小企業與進口依賴度高的產業。若再度引發物價上漲與消費成本增加,將使聯準會貨幣政策操作更加複雜,甚至再度引發通膨與經濟停滯並存風險。對民眾而言,生活成本上升壓力將轉化為對政策的不滿,進而影響政治情勢,可能為2026年國會期中選舉帶來變數。
川普將高關稅視為對中國談判的施壓手段,但談判本身變數眾多。中方手中握有農產品進口、稀土出口、是否大額買進美債等三張王牌,如果北京持續強硬回應,甚至實施反制措施,將導致雙邊貿易與供應鏈再度緊張,受影響的不僅是兩國,更可能波及全球市場穩定。相反,若川普選擇以談判達成為名義逐步撤回關稅,也可能被政敵抹黑為政治操作,使其整體政策的可信度與穩定性受到挑戰。
此外,來自美國國會的制衡力量正逐步累積。美國憲法賦予總統與國會共同擁有國際貿易的決策權,雖然授權法規賦予總統在特定情況下調整關稅的權力,但若此權力被過度使用,難免引發國會的檢視與質疑。民主黨已對此表達反對意見,共和黨內部亦有自由貿易立場堅定的成員表示擔憂。若關稅政策成為政治攻防的標的,將不利於長期執行,也損害政策的正當性。
綜上所述,川普高關稅政策能否維持,不在於政治語言強度,而更取決於經濟基礎是否支持這樣的政策走向。若債務融資受阻、通膨壓力升高、美中談判僵局未解、國會監督日益強化,這場政策實驗恐將面臨結構性限制與現實考驗。
面對如此不確定情勢,我政府決策高層與經貿談判代表的評估與拿捏更應審慎。在評估美方政策時,不宜僅止於從行政部門發布的語言表面解讀,而應重視其實際執行能力與延續性。對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而言,若未能及早因應,極可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失去先機;相反的,如果過度預判壓力持續性,則可能於雙邊談判中直接損害台灣利益。
追根究柢,面對重要貿易夥伴的政策多變性,台灣唯有加速推動市場多元化與產能調整配置,同時從制度面強化對外貿易風險管理能力,以在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維持競爭力與經濟韌性,並避免在大國博弈中受到過度衝擊,再次成為國際政治的犧牲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