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星Galaxy S25 Edge定價3萬7900元起!今起限量預購送容量升級、好禮一次看

高雄街頭現「150公分」鱷魚 網友驚呼:這裡是亞馬遜嗎?

擬收卡達「飛行宮殿」當空軍一號惹議 川普:不收免費飛機「愚蠢」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協議 看透川普關稅的搶錢本質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右)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與中國貿易談判後的記者會。路透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右)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與中國貿易談判後的記者會。路透
美國與中國貿易談判告一段落,出乎各界預料之外,雙方12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在未來90天下調雙邊關稅。根據美中在日內瓦敲定的協議內容:美國將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下調至30%;中國則將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

表面上看,中國同意達成協議,讓川普有面子,可望稍微平衡貿易逆差,而中國獲得的90天寬限期,晚於其他國家,屆時可以觀望各國情勢,再進一步與美進行下階段協商。雙方各取所需,對美國來說,中國商品能進到美國,大大減緩通膨壓力,大賣場舒緩沒貨可賣的窘況,中國大陸低迷的經濟也找到出路,雙方都暫時鬆口氣。

川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後,攪亂全球經貿局勢,各國無不想盡辦法尋找因應對策。這段時期「川普混亂」把世界經濟秩序搞得人心惶惶;除了他的政策意識型態偏鋒極端之外,更糟的是他專斷獨行、詭異多變的個性,讓人無法預料其行為的一致性。

這或許是川普個人的性格與成長背景使然,惟他既貴為總統,身邊必有眾多智囊謀士,怎麼不但沒有阻攔,反而還沆瀣一氣地任其獨斷孤行?背後的原因與真相,值得深入探究。

二次大戰後,美國就一直扮演著全球政經舞台的霸權要角,惟要當世界霸主就得處處花錢,數十年下來,政府的經費開支大幅增加,聯邦財政年年入不敷出,債務累積不斷攀升,如今已高達36兆美元,占GDP的128%。

其次,隨著世界經濟逐漸復甦,美國得天獨厚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經濟體。美國勞工在經濟富裕的環境下,養成了好逸惡勞的習性,導致勞動成本大幅增加,廠商被迫外移。美國民眾更耽於消費享樂、不事儲蓄,致使資金供應不足,影響民間投資意願。

此外,美國市場消費潛力強大,加上美元一直扮演著國際準備貨幣的角色,世界各國莫不竭盡所能增加對美出口,卻也因而造成美國的貿易逆差。然後,各國賺取到的美元外匯,再以資本帳的方式流回美國。換言之,美國需要依賴大量的國外產品或資源才足以滿足其國內的總體需求。

就總體經濟的關係言,一國的民間儲蓄投資若有缺口,尚可由政府收支補救,但若政府財政亦呈現赤字,就只能藉引進國外資源來填補。川普知道「由奢入儉」改變民眾消費習性不易,故要擺脫此一困境,讓美國再次偉大,只能往對外貿易與政府債務這兩方面著手。

由於川普把雙赤字的責任完全推給他國,口口聲聲怪罪別人「欺騙」、「掠奪」與「偷竊」,故須施以暴力式的懲罰。不過這只是個藉口,他真正的目的乃是企圖將被他國「賺」走的錢「搶」回來。

首先,他提出對等關稅,但稅率卻非以弭平他國對美相同產品的稅率差距為準,而是決定於各國對美的貿易順差。這種關稅課徵根本不再具有任何產業保護的傳統意義。實質上,它更像是一筆當各國賣東西給美國時被迫繳納的過路費。

只是關稅稅率提高並不代表稅收就會增加,如果輸美產品因而大幅降低,關稅稅收反而會減少。何況,就算產品進口量不變,關稅的負擔者也可能是美國民眾而非外國出口商。

再者,川普可用的技倆就是匯率,逼迫對手國貨幣升值,藉以增加出口,把錢重新賺回來。另外,川普還可以發行百年無息債券,脅迫債權國家轉換持有,以減少聯邦政府債務支出,改善財政赤字。

最後,在走頭無路之下,川普更可能祭出殺手鐧,宣布欠債不還或凍結沒收各國在美資產。論者或許認為以美國世界霸權地位,不可能用如此下流的搶錢「奧步」,但一個泱泱大國若連「各國的捐贈」都曾被納入搶錢手段之一,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

這次美中談判能順利達成協議,雖各取所需,檯面下或許有些未公布的妥協。無論如何,項莊舞劍,川普的關稅是在為後續更多的搶錢行徑鋪路,這點大家要看懂!

社論

延伸閱讀

川普稱周末可能和習近平對話、不想傷害中國

美中互降關稅意味休戰?陸學者:川普可能打「台灣牌」

美財長肯定中方回應芬太尼問題 稱談判進度即時回報川普

稱「大陸經濟快撐不下去」 川普:本周結束前可能與習近平通話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失望之年:賴清德始終逆向民意期待而行

賴總統就任一年,對多數台灣人民而言,基本上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每當人們期待賴清德拿出元首的治國高度時,他卻只記得自己的權力威風,更多時候是從黨主席的黨意出發,逆著民眾的期待而行。國會改革法案如此,大罷免如此,兩岸關係如此,面對川普關稅衝擊也是如此。賴政府一年來一意孤行,忘了多數人民的意向需要聆聽,忘了國家治理需要智慧,忘了民主法治需要制衡。

聯合報黑白集/當漢人變「其餘人口」

行政院悄悄將官網「國情簡介」中占全國百分之九十六的「漢人」,改成「其餘人口」,還推說是因應「監委建議」、「促進族群平權」而修正。但真相恐怕只是民進黨嫌「去中」不夠,還要「去漢」,結果欲蓋彌彰,反鬧笑話。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協議 看透川普關稅的搶錢本質

美國與中國貿易談判告一段落,出乎各界預料之外,雙方12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在未來90天下調雙邊關稅。根據美中在日內瓦敲定...

經濟日報社論/新增國定假日 充分運用創雙贏

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新增五天國定假日,此一改變迅速成為台灣社會各界關注焦點,反應有點兩極化,贊成與反對聲浪激烈碰撞,凸顯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