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只見公民、不聞選民,賴清德的選擇性心盲
大罷免大失敗後,賴總統發文稱大罷免「沒有勝負」,並向罷團的「公民力量」致謝。身為元首而不敢直視現實,莫過於此。罷團領導人曹興誠為此暴怒,指責民進黨只想當「側翼」,但民進黨翻轉國會的機會,「我們承擔不起」;他並呼籲罷團「放下八二三罷免案」,讓民進黨去努力。民進黨和其口中「偉大的公民力量」,轉眼之間,已來到分手時刻。
無論八二三的罷免案是否會受到曹興誠盛怒之影響,這場史上最大罷免案走到今天,已然「消風」。在執政黨與這些「公民團體」聯手推動期間,大罷免的聲勢滾滾、氣焰囂張,幾已到了望風披靡、指鹿為馬的地步。其聲量與人潮席捲處,青鳥們四下砲打可疑敵蹤,尋常民眾被迫噤聲,被罷藍委則誠惶誠恐不可終日。這樣的「公民運動」,值得歌頌嗎?
大罷免以「零席」作收,除反映民眾對大罷免手段不正當的憤怒,也顯示人們對這種「獵巫」氛圍的厭憎。賴清德把這些挺綠罷團封為「公民」,這是政治語言篡奪術,用權力渲染了他們所代表的公民力量。但當真正的「選民」現身投票,「民意」浮現成為具體的數字,大家這才驚覺:原來沉默的才是多數,喧囂的只是紙老虎。然而,台灣人已被這種「少數恐怖」的政治氣氛驚擾了一年。
在罷免案挫敗後,賴清德選擇向「公民力量」致謝,卻無意回應整體投票的「新民意」;這是賴總統的「心盲」,當然也是一種逃避。賴清德的盲目,只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只聽自己想聽的話語,你可以說這是他個人的「偏執」。但身為總統,如此偏執偏聽,對真正的民意裝作視而不見,對實質的社會現象作選擇性的回應,對繁複的國政議題拒絕聽取同溫層以外的意見;極可能導致決策的視角侷限、國家資源的無謂浪費,乃至引發不可測的危機而無法收拾,這才是最可怕的事。
事實上,過去半年的各項不同民調,都顯示有過半民眾「不支持」大罷免。但賴清德不信邪,他呼喚黨內同志全力支持連署,甚至讓卓內閣發動部會首長介入大罷免的搜捕和巡講,自己也以「團結十講」躍上舞台。這時的賴清德是一個賭徒,他賭的是:民調中表態不支持大罷免的民眾,不會實際走進投票所投票。以民眾的意志為賭注的賴清德,最後迎來自己難堪的慘輸,也賠上了全民的信任。
言必稱「公民團體」,誓言「與公民同行」,最後卻落得大敗,癥結就在賴清德的盲目和投機。賴清德口中的「公民」,與真正的「選民」之不同,在於前者是他可以操控指揮的一群特定政治傾向群眾,而後者才是真正具有自主意志的國家公民。這次投票,是「獨立公民」勝出,將「側翼公民」打出原形。最諷刺的是,當曹興誠批評「民進黨只想當側翼」時,這場「尾巴搖狗」的遊戲,也同時原形畢露了!
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說,大罷免的結果,代表民進黨自太陽花學運以來的「十年優勢」時代已經結束,綠營高舉的「抗中保台」路線遭到否定。從曹興誠帶頭與民進黨翻臉,而賴清德為首的府院黨皆支支吾吾說不出相稱的話來,可以說民進黨這些年不僅濫用了公民團體,剝削了眾多社運團體,也辜負了它們,如今已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賴清德一再吹捧公民團體,卻無視於選民在去、今兩年投票展現的民意,這是他可怕的「心盲」。這位台獨金孫,如果無法走出其「抗中保台」迷思,他也不再值得民眾信賴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