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世界減一」的世界 正在浮現
新加坡前總理、國務資政李顯龍認為,在美國的「解放日(4月2日)」後,全球可能邁入一個「全世界暫時減一」的新局面──全球整體經貿框架不變,美國則暫時游離在外。他認為,世界也許再也回不到關稅戰之前的樣子,我們應該學會適應這個「世界減一」的框架和沒有美國管理的世界。
川普政府現在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在霸權衰落過程中的必然選擇,美國為了維繫自己的霸權,必然會強調「美國優先」的路線,遺憾的是,此一路線執行時卻必須具體落實三個主義:孤立主義(外交)、保護主義(經貿)、本土主義(民族),從而對長久以來一貫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構成了一波強過一波的衝擊,從反全球化到去全球化到逆全球化,最後乾脆是斃了全球化。美國此一巨大「變數」,將世界導入了空前的紛亂、混沌與不安的狀態。
對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來說,似乎早已熟悉了美國單極治理下的國際體系,但隨著美國的不斷變化,或許大家都得被迫要面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以及更加多元化的全球治理體系。李顯龍的發言是對世界的一個提醒,不論對中國、歐洲、日本還是金磚國家來說,都要認真地開始思考在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當中,如何推動全球治理。換言之,世界各國必須努力探索如何建構出一個沒有美國在內的全球化體系。
既有的全球化被美國砸爛了,各國還是得努力去建構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全球化,那是因為全球化可以給所有成員帶來巨大的「外部經濟」,也即是可以讓各國彼此之間的「交易成本」極小化。
理論上,任何兩國之間自願的貿易都是互惠的、雙贏的,關鍵是如何能讓交易成本極小化;讓彼此的福利或GDP的極大化,所以全球化就是一個雙贏或多贏的機制。自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享有了一段人類有史以來難得的和平發展歲月,基本即拜全球化之賜。
自川普4月發動全球關稅戰以來,各國在錯愕、不滿之餘,條件弱者放低姿態尋求與美國妥協,條件優者則力抗美國壓力虛與委蛇,最值得關注的則是歐盟開始與加拿大、日本等同受美國霸凌的國家接觸,試探推動建立一個「新WTO」的可能。所謂「新WTO」意味著當然就是一個「世界減一」的新版WTO。
其實,早在歐盟動作之前,美國發動全球關稅戰之後不久,我們即預見到此種可能,只是當時更多的推測是中國而非歐盟。歐盟與中國,就推動構建新WTO而言,雙方條件相當,經濟規模體量接近,亦均為貿易大國、進口大國,但歐盟在內部意見協調統一上遜於中國,而中國又是全球15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再加上中國對全球一眾低度發展國家主動給予零關稅的政策,總的來講,中國條件又略勝一籌,因此不排除中、歐聯手推動構建世界經貿新秩序或新WTO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形勢一旦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展,對美國而言,衝擊到的就不僅是貿易這一個領域了,「世界減一」的大趨勢至少在三大層面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
第一,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狀態不但難以改善,甚至還有可能促使美國本土企業的外流,後者將因美國與世界尤其是中國供應鏈的斷裂而經營困難不得不遠走他鄉,果爾,將成為對川普「MAGA」的最大諷刺。
其次,當美國不再成為全球化的中心,甚至是不再成為全球化體系中的一分子的時候,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亦將鬆動,「去美元化」將成為順理成章的邏輯與趨勢。
第三,不單是「去美元化」,「世界減一」的形勢與趨勢,實質上亦必將出現「去美國化」或「去美化」的效果,從而讓世界開始進入一個「後美國時代」。
「世界減一」的世界正在浮現而出,卻充滿了懸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