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過度政治化預算亂象 亟需終止
本以為「大罷免」的潰敗,可以帶給賴政府一個難得的檢討契機,未料卓榮泰院長日前還是堅持立法院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韌性條例)違法違憲,雖不再覆議但卻決定聲請釋憲。我們可預知,未來朝野對抗的態勢必將持續下去,政局紛亂一時恐難止息。
令人不解的是,行政院同時間卻又對這個它所稱違法違憲的條例,提出修正案送請立法院審議,且將特別預算整體經費上限由5,450億元提高為5,900億元,其中還全數保留了2,350億元普發現金的部分。換言之,行政院並沒有配合申請釋憲的義正嚴辭而將普發現金款項刪除。從這種「邊釋憲、邊修法」的立場矛盾,就可看出賴政府顢頇的政治性格。
台灣現在的政治現實為:賴清德總統是位「少數」總統,且立法院的席次又是「朝小野大」。因此,若朝野政黨間無法取得共識或妥協,政治上的衝突必定會不斷發生。賴政府上任迄今共已提出七項釋憲案,包括國會改革法案(已被判違憲)、財劃法修法(尚未受理)、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三件(受理)、憲法訴訟法修法(受理)以及選罷法修法(尚未受理)。每個案子都充滿法理爭議與判決的不確定性,現在又決定要提出韌性條例釋憲,真是添亂不嫌訟案多。
在這麼多的釋憲案中,與政府財政預算有關的占比最高,包括2025年度總預算、財劃法以及韌性條例等。總預算案的釋憲理由是立法院預算審查部分採「統刪」方式,違反法律明確性與權力分治原則;財劃法案的理由是修法直接改變中央與地方財政結構,未檢討各級政府間事權的合理分配。
其實,韌性條例的制定係為了替編列特別預算取得法源,這次釋憲的爭點主要是立法院修正增加了「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行政院認為該條款違反憲法立法院審查預算不得增加支出之規定。此外,立法院在通過增加支出的法律時,也未「先徵詢行政院之意見」(預算法第91條)。
不論是總預算、特別預算或財劃法的審查或修正,本質上原就具有強烈的政治性;但是,我們卻不認為政治因素的干擾可以被縱容,甚至必須犧牲對預算專業的堅持。
回顧歷史,立法院預算審查時部分採用「統刪」方式為之早成慣例,這也給予行政院自行調整的權衡與方便。民進黨不但從未反對,更亦曾採用過,如今卻反而以之指責在野黨違憲。甚至還不惜以刪減對地方的補助款,挑起中央與地方的對立,其政治性報復的意圖,昭然若揭。
其次,民進黨向來主張財劃法的全面修訂,以落實地方自治與財政自主。然而對這次由在野黨發動的財劃法修正,卻以地方過度掠奪中央資源而予以抵制。檢視民進黨2012年所提修法版本,不但主張所有社會保險補助一律改為中央負擔,更將統籌分配稅款財源大幅擴增,包括營業稅(扣除相關費用後全數)、菸酒稅(部分)、貨物稅(10%)及所得稅(20%),遠比藍白聯手通過的版本(營業稅、貨物稅10%及所得稅11%)增加的更多。民進黨在野時搶奪中央財源的計謀,更兇且更狠百倍。
至於韌性條例的制定,性質上屬法律案,根本毋庸置疑,故自無所謂立法院違憲增加預算支出之疑慮。此外,預算法91條雖規定立法院法律案若大幅增加歲出,應先徵詢行政院之意見,但係僅針對「立法委員所提法律案」而言,韌性條例乃行政院所提者,故自亦無受徵詢行政院意見限制之必要。
賴政府成立以來,台灣社會民心躁鬱浮動,朝野對立抗爭蔓延。過度政治化的預算亂象,已嚴重斲傷制度運作,妨害國計民生,亟應終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