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風險 全球對美統一戰線
美國總統川普開徵「對等關稅」,全球譁然,在此同時,也宣布「國家緊急狀態」,顯示川普團隊心思縝密。前者意味川普將關稅當成「多功能且多元化武器」,既是外交談判的籌碼,又是推動「製造業回流」的利器,還是政府財政與貿易的「創收密碼」;後者除用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外,意在強化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
因此,必須把「對等關稅」與「國家緊急狀態」結合起來看其共振效應。一般來說,美國的關稅徵收權需由國會通過,不是行政部門可一意孤行。故川普此舉試圖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總統的權力,繞過國會直接行使關稅徵收權。且值得注意的是,白宮文件稱川普擁有「修改權限」,將視情況提高或者降低關稅。有了「國家緊急狀態」及「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如同川普不必受制於國會的緊箍咒,而可以肆意使用金箍棒,達致徵收「對等關稅」目的。
外界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普遍感到擔憂,但川普和其團隊則是信心滿滿,他們的邏輯是,這將讓美國再次強大,雖然短期內會推高通膨,但長期將從全球關稅戰中獲益,預計十年將創收六兆以上美元,未來可用於補貼民生和經濟,消費者不用擔心通貨膨脹對生活的影響。
川普的底氣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國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歐、日及新興國家等全球貿易夥伴都爭相對美國出口,短期內類似的替代市場及產品很難找到更替,在供應鏈未重組及在美生產下,使美國有了制約的關稅武器。二是川普認為過去在WTO體系下,各國輸入商品到美國的關稅太低,美國已被占了多年便宜,必須「公平貿易」,儘管各國幾均反對,但最終會承認現實,並和美國談判達成協議。
川普發明關稅戰,並且賦予關稅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新功能,甚至成了外交與經濟的新武器。關稅戰的三個邏輯,首先,傳統上關稅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但像川普對全球大規模徵稅卻沒有先例。
其次,川普將關稅作為「制裁」的新功能。大舉開徵「對等關稅」前,川普對購買委內瑞拉及伊朗石油的國家,都曾發出徵稅威脅。若有國家進口委內瑞拉的石油,美國將對此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稅二成;如果再加上甫宣布的全球徵稅稅率,累計起來稅率將會很高。貿易與關稅制裁成了美國經濟的強力武器。
第三,關稅「武器化」成了重塑美國外交關係的工具。川普改從關稅下手,而不是從傳統的外交或戰略聯盟出發。這與美國是敵是友無關,川普用關稅手段重新計算雙方關係,在關稅談判中議論雙方外交關係。
不過,對美國來說仍有風險。若美國消費者先承受不了高通膨導致生活成本大幅提升或經濟衰退,將影響川普的民意支持度。其次是很多國家將集體應對川普的關稅戰,而不是和川普單打獨鬥;當形成「全球對美統一戰線」,美國或被孤立。
「對等關稅」是二戰後最高的關稅,逆轉數十年的貿易自由化進程。自由貿易隨著美國的退群,何去何從將取決於全球國家的反應,未來如何演化充滿不確定性,以貿易為導向的台灣經濟宜更加謹慎因應為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