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稅來襲 賴政府別只想政治

美國川普政府廣課基準關稅和對等關稅,在亞太區域,從被加徵的稅率以及整體出口至美國的比重觀之,台灣是卅二(關稅)/廿三點五(出口比);越南是四十六/廿八;泰國卅六/十七;南韓廿五/十八;日本廿四/十六;菲律賓十七/十六;新加坡十/八點五。而中國大陸是以之前的百分之廿關稅為基礎,再加百分之卅四,其對美出口比重則約為百分之十四點五。
在亞太主要貿易方之中,台灣被加徵的稅率高,算「重災區」。這時,台灣的高對美貿易出口占比就變成民進黨政府的「負擔」了。
雖說自台輸美貨物中,有些是世貿組織複邊協定下得享免稅的資通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產品,但也居輸美大宗的汽車零件、工具機、機械設備、運動用品等,立刻面臨「川普稅」的風暴。
前述的資通訊與半導體電子產品產業也不能輕忽,因為美官員稱會考慮對這些產品徵稅。而且,川普在宣布這次加稅措施時,又一次提到台灣之前奪走美國半導體和電腦產業。
前幾天,卓榮泰院長代表政府宣稱:政府有準備、風險可控管、對產業有支持。二日深夜,他在臉書上說,已準備把近來研判、分析、討論、對應的各個面向和策略告訴國人,「請安心入睡」。面對將於本月九日生效的美對台加稅,這種信心喊話該被公開檢視了。
所謂的政府有準備,究竟是準備了各類文宣,還是適當的政策與工具?兩者都應該,但箇中比重如何?如果政府決定對美大幅降稅,或大型企業紛紛赴美投資或設廠,對台影響頗大,政府真有準備?行政院於昨日指示幕僚單位立即盤點不合理及不公平之處,現在才去盤點預期會發生的風險,到底準備好了沒?最近民進黨政府有好好準備的是,鋪天蓋地用真假訊息痛批藍白立委刪除或暫時凍結總預算,以及民進黨針對國民黨區域立委所謂的「大罷免」。它們讓人感受不到真的已準備好應對「川普稅」了。總之,這幾天便見分曉。
所謂的風險可控管,不出風險迴避、風險轉移、風險承擔(風險保留)、損失控制等四大方法。目前風險已無可迴避或轉移,只剩下風險承擔和損失控制。若要風險承擔,行政院去年八月便已送立法院審查的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似並無預留足夠可助受衝擊產業的預算,所以只能從其他可能的地方找財源。若要損失控制,事前降低風險的工作顯已失敗,川普政府毫不買帳,僅剩事中與事後的控制,但目前只聽到宣傳口號。
所謂的對產業有支持,前述的汽車零件、工具機、機械設備、運動用品等產業,會否得到跟政府對半導體電子產業一樣的關注?如果有租稅抵免與輔導轉型等補貼,夠多、夠及時嗎?
蔡英文執政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我石化、機械、紡織等產業大受衝擊,但當時的經濟部長竟稱其自由化程度較低,對我短期影響比較不大。如果這次政府又出現這樣的「支持」,或端出的政策和作法顯然是急就章,甚至對美交涉時有損國格,相關官員不僅應受檢討和懲處,而且也應自省,別再想政治、要想政策才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