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 是幻象還是幻想?
七日凌晨,印度空軍為了報復喀什米爾恐攻事件,發動對巴基斯坦的「精準空襲」;這不是電影劇情,是真實世界的地緣政治。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長在直播中表示擊落印軍三架飆風、一架蘇愷─30、一架米格─29及一架無人機」,印度官方則沉默未回應。
這場「空中對決」即使發生在台灣萬里之外,仍引來軍事界轟動。某退役中將在公開評論中指出,飆風戰機是幻象二○○○的後繼機種,印軍若真損失三架,將是重大打擊,「台灣該警惕了!國軍是不是還要靠『幻象』?」
誠然,幻象在九十年代進入台灣空軍服役,當年是空優主力。然而卅年過去,無論外表再怎麼拋光,它已是老兵;況且其維修成本驚人、零件取得困難、妥善率不佳,但尷尬的是我們仍不得不倚賴它。我們的軍事是要靠「幻象」,還是靠幻想?
印巴空戰雖是區域衝突,精準揭示了全球地緣政治的現實─大國在其戰略腹地,一言不合就動手,且不乏高科技裝備的角力。例如飆風戰機搭載最新雷達與匿蹤設計,是法國空軍的驕傲,更是印度空軍花重金採購的「希望之星」;若真如巴方所述一次被擊落三架,這筆帳就夠印度國會吵上三個月。
反觀我方,若今日真的遭遇武裝衝突,能穩定出勤的幻象,恐怕還不如桃機的班機準時。這幾年國軍戰機性能升級,仍無法掩蓋空軍戰力整體老舊、飛行員過勞、機隊壓力過高的事實。
印巴衝突還牽動大國的利益。大陸是巴基斯坦最親密的戰略盟友,印度則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與日澳美組成「四方安全對話」,雙方對峙不僅是地緣恩怨,還是全球安全局勢的縮影。這樣的多層次衝突告訴我們,未來軍事衝突將不再是孤立事件,而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國際震盪。
我們不能只靠「希望對手不打來」的心態建軍。幻象終將成為歷史,不能讓「幻想」成為未來國防的主力。建軍備戰不只是買飛機,更關乎我們怎麼看待安全、培養軍事人才、整合科技與後勤,是否正視自己面對的威脅與風險,畢竟國防不是演習,幻想也不能當燃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