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識讀大陸 才是台利益所在
近期北京當局陸續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整體來看,雖然大陸經濟存在不少挑戰,但由於其政策穩定度相對較高,因此一般預期今年大陸經濟很大機會能夠爬坡過坎,大陸在全球經貿仍將扮演重要角色。
從宏觀經濟來看,上半年大陸五點三%的GDP增速,一般認為優於預期。北京當局表示,消費、投資、出口等所謂的「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五十二%、十六點八%、卅一點二%,顯示消費是大陸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但不可諱言,一些數據仍反映了大陸發展面臨的隱憂。
例如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同比增長五%,且第二季優於第一季,但一方面這是由於去年第四季以來大陸加大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力道所致;另一方面房地產投資呈現同比十一點二%的衰退,顯示房地產問題仍制約大陸民眾消費動能。與此同時,上半年大陸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二點八%,但其中國有控股增長五%,民間投資卻衰退○點六%,意味著大陸投資上半年仍是倚賴政府拉動。
在各界都相當關注的進出口方面,雖然因為關稅因素,今年上半年大陸對美進出口均呈現衰退,但其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仍增長二點九%,總值達廿一點七九兆(人民幣,下同);其中,出口十三兆,增長七點二%;進口八點七九兆,下降二點七%。顯示大陸全球最大製造業生產國的地位仍未改變,「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已成為各國無法迴避的「中國衝擊2.0」。也就是說,由於全球通膨加速,大陸出口產品的性價比雖然會對進口國的產業造成衝擊,卻也讓進口國民眾得以享受物美價廉的商品。即便歐美國家批評「中國製造」產品依靠政府補貼傾銷全球,但在短期難以取代的現實下,未來各國仍將面臨兩難的抉擇。
歸納來看,雖然大陸仍面對民間消費力道仍弱、民間投資不振,以及貿易保護主義下的出口挑戰,當然還包括青年就業嚴峻、行業過度內卷等問題;但面對美國對等關稅壓力下的國際形勢變化,大陸上半年經濟尚稱平穩。大陸當局亦明白表示,將以最壞打算評估美國課徵高關稅,並透過持續性的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等方式強化國內大循環;與此同時,加大財政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持續對外開放、做大朋友圈(即所謂的「中國加N」),以此推進貿易多元化,避免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
相較於川普變動性極高的「TACO」,北京當局一再強調要以政策的穩定性和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隨著美國戰略退縮下全球經貿秩序的改變,北京當局經濟政策的可預期性和外貿布局的積極與合理性,將很大可能為大陸帶來新機遇。
大陸經濟發展模式、產業轉型過程或許仍必須克服許多問題;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大陸的崛起及伴隨而來國際話語權的提升,已成為全球無法忽視的現實。一言蔽之,面對大陸,台灣沒有誤判的空間;若非客觀全面、僅憑意識形態進行所謂的「識讀中國」,誤讀下的政策作為,勢必將為台灣帶來難以回復的災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