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為什麼不肯大反省?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在昨日首波罷免結果後的中常會表示,他要承擔所有批評,向所有投入的公民團體與支持者深深致上歉意;面對八月廿三日即將再度舉辦的罷免投票,民進黨會繼續與公民並肩同行走完最後一哩路。消息傳來,讓人不禁深感疑惑:面對大罷免的結果,賴總統為什麼不肯展開大反省?
反對大罷免的多數公民,難道不是賴總統職權內需要關懷的國民?消耗大量的精神與資源,國民竟得不到其一聲道歉?部分罷團人員至今依然批評反對大罷免的人如何「沒有水準」,諸如想拿錢、想放假或想被中共統治,幾乎沒有人提到當權者或附隨者的所言所行已經太超過常道了,這種現象實在很令人遺憾。
不論是戰爭或競賽,輕視對手從來都是兵家大忌,更不可能藉著輕視來取得勝利的果實。台灣社會民智已開,為什麼大量的學者、作家、商人或藝人積極表態支持大罷免,卻被多數公民投票否決大罷免的正當性呢?因為這些人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台灣不能只剩一種聲音,反對大罷免就是在反對大獨裁的到來。
然而,部分支持大罷免的罷團只是想要「打倒藍白」的民意,卻沒有想過自己的政治敘事已帶給多數人如何的反感;持續活在同溫層中高聲吶喊,卻不知道沉默的聲音同樣會適時表達自己的政治權利。這種偏聽與偏見不肯更改,偏執的思路走到底,八月廿三日可能還會面臨大失敗,更對於往後政治的平衡發展極其不利。
一些罷團總自認最愛台灣,但不知可曾想過:台灣已經是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政治訴求有沒有在講道理,有沒有宣稱公益卻包藏私利,其實社會普遍自有公斷。人人會動腦想問題,沒有任何社會名流能輕易左右大家對時事的觀察,大家傾聽其說法,自己會思考與判斷,並用手上的選票來表達意見。
當我聽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分析,太陽花學運以來持續十年的民進黨優勢時代已結束,綠營迄今高舉的「抗中保台」路線在這次遭否定;對中國而言,局面變得有利,甚至共產黨對台滲透工作可能進一步有所斬獲。個人覺得這種說法始終站在「反共與否」的二元對立思維來討論問題。
民意不希望兩岸關係如此對立,更不能接受不經由司法判決,輕易將任何人套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這並不意謂著多數民意「不想保台」,甚至,這才是真正站在中道的角度來守護台灣。憑什麼只有兩岸兵戎相見才是「保台」,兩岸和平發展卻不能保台呢?這就是不講道理的情緒勒索。
其實,支持大罷免的人反而應該要很高興:經過這些年的反覆洗禮,公民的眼睛變得極其雪亮,任何激情的口號都會被仔細檢視,反智的聲音在台灣社會已經沒有市場了。大家共同完成大罷免的程序,這是舉世罕見的民主經驗,中華民國的民主政治通過一塲大考驗,大家集體向民粹政治說不,這是全體公民的福氣。
多數民意告訴我們,這並不是反共與否的選擇,而是反智與否的選擇。多數台灣人民很理智,不想選擇戰爭,更不希望失去自己的民主生活,因此,大家反對抹黑與造謠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希望政治能在妥協中成事,這才是主流的民意。如果賴清德總統能率先展開這種大反省,個人會由衷對其表示敬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