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讓核三重啟公投過關解決缺電
核三重啟將於廿三日付諸全民公投,正反雙方各有堅持,筆者認為九年來非核政策的實施已造成台灣缺電、電價大漲、碳排失控、能源及國安問題。核三廠的既有三座核電廠的重啟,是解決上列問題的最佳對策。茲分析如下:
第一,缺電。電力系統需有供電餘裕以因應系統發電機組故障造成停電、備轉容量率是用來衡量供電餘裕的指標,高於十%的備轉容量率代表供電餘裕足夠,愈低則停電機率愈高。政府一貫聲稱系統備轉容量率均維持在十%以上,故台灣不缺電。但那是白天的資料,並不能反映真正電力供需狀況。近年隨著太陽光電占電源比率的提高,夜間才是全日備轉容量率的最低點。
根據台電「台灣電力狀況監測」資料加以統計,去年夜間備轉容量率低於十%的天數多達一一九天,低於七%的天數亦達卅四天,其中,更有三天低於五%。
政府希望倚重的再生能源建置持續遠落後於預期,去年占電源配比十一點七%,今年上半年也僅占十三%,離原訂目標廿%差距甚遠。
大型機組建置,因LNG接收站環評卡關,氣源受限,均嚴重落後。為填補電力不足,政府規畫二○二六至二○三三年增加民營電廠十二座,卻幾乎全未招標,是「空白電廠」。唯一得標、預計二○二六年供電的中佳電力,也因得不到銀行貸款而胎死腹中。台灣已進入長期停限電危機。
第二,電價大漲。二○二二至二○二四年國內電價調漲四次,累積漲幅超過四成,期間政府尚撥補台電三千億,中油也吸收兩千億氣價。但台電累計虧損仍達四二二九億元,雖這和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相關,但二○二四年以來,國際能源價格已大幅低於俄烏戰爭前,照理台電今年應有盈餘,卻還需政府編列一千億元繼續貼補,主要原因是政策上廢除低價的核電,而以價昂的燃氣、光電及風電替代。估計三座核電廠若能重啟,可節省的成本每年為一千三百億元,單以核三重啟而言,為四七五億元。
第三,碳排失控。二○二四年比二○一六年電力部門排碳量提高七十八點六萬噸,電力部門占全國總碳排七成。排碳不減反增,主要是電力需求增加及非核之後,更加仰賴火力發電。如此,何以達成減碳目標?
第四,核能安全與國家安全。燃氣占電源比率目前為四十二%,未來將增為五十%,但液化天然氣儲槽可用天數為八至十三天,而核電燃料存量可用一點五年,若未來中共實施封鎖,廢核而多用燃氣會是台灣最大的國安罩門。
既有三座核電廠重啟除可提供十%以上備轉容量率外,尚能緩解上述另三種問題,如此作法也符合世界潮流。目前卅二個擁有核電國家,只有德國與我國採非核政策。
根據多數核能專家的看法,重啟工程可在二年內完成,所需經費以核三而言,為一百五十億元,其中核二及核三廠在員工編制仍滿額下,重啟將更順利。二○一八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後,政府沒執行的理由是「核廢無解」。但今年五月一日核一廠核廢乾式儲存場正式啟用,核二廠乾儲建照已核發下,核廢問題已經解決。乾式儲存可使用四十年,是世界上有核電廠國家通用的作法。
賴總統於今年五二○提出核能重啟三原則「核安無虞、核廢有解及社會共識」,核廢問題已經有解。在核安方面,三座核廠長期運轉安全紀錄良好,近年機組的利用效率達九十%,世界排名第五。現在就剩「社會共識」了,盼「核三重啟」公投通過,而最終政府能傾聽民意,修正其能源政策。
(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