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藍白合 需要胸懷與胸襟

七二六、八二三的大罷免和核三延役公投,面對明明是少數卻無比執拗蠻橫的賴清德和民進黨,藍白終於走在一起,這符合多數民意的期待。有人戲稱,賴清德說要「打掉雜質」,卻讓「雜質」團結了。

兩年前的七二五,台灣社會正熱議總統大選是否藍白合,藍營輔選大將在網路訪問裡,說出「最壞的打算也是要挺著胸膛倒下去」。但呼籲藍白合的聲音仍不斷,柯文哲隨後簽下六點協議,一度重燃希望,卻很快因為無法化解的分歧,造就了君悅酒店的藍白荒謬劇。

最終結果,是不是挺著胸膛已不重要,倒下就是結局。很多人仍想著藍白合如果能成今日會如何,但平行宇宙只是電影幻想。

平心而論,二○二四大選熱議藍白合,主要是「數學」,欠缺「化學」。人選上,藍白實力接近,又沒有公平決斷規則;議程上,藍白的共識和信任也不夠。

但執政一年多,讓台灣陷入內外交迫,卻仍執著於「打掉雜質」的賴清德,激怒了廣大選民,讓藍白合作除了「數學」,「化學」也逐漸到位。從立院議場到大罷免和公投,藍白合作的氛圍已成,並且看到戰果。

期待藍白合作的人,希望能一路延續到二○二六和二○二八,讓台灣從綠色恐怖裡找回「藍天白雲」,但藍白合的前方挑戰重重,還有兩道大坎得過。

第一道坎,是藍白合難以逃避的「物理」挑戰。政治席位稀有,加上藍白兩黨目前民選公職人數差距大。兩年前「胸膛論」的主要論據,所謂國民黨要有「黨格」,說的就是「大不讓小」。

於是當黃國昌宣布要讓自己更好、成為新北的選項時,藍營似乎又有人論起「大不讓小」,直轄市不能讓了,這其實還是「胸膛論」。但民主政治的「物理」原理,就是你的「力」是由民意決定。藍白要合作,就是用公平民調,推最強的。

第二道坎,是藍白仍可能發生「化學」變化。一些外力,也總想製造藍白分裂。藍白戰將靠實戰合作積累的革命情感,若白營因為兩年條款換上一批新人,能延續嗎?

另外,藍白雖然在預算監督和法案推動上累積了共識和信任,但在兩岸論述的深水區,總有想「打掉雜質」人,會來見縫插針,製造化學分裂。

藍白合作挑戰雖多,但政黨合作、包括聯合政府,是非常常見的。內閣制國家,從歐洲的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到亞洲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再到紐西蘭和南非,都是多黨聯合執政。

根據這些國家的經驗,政黨間達成協議,列出施政的優先事項,確認「我們要一起做什麼」,並列出不能碰觸的紅線,也就是「我們絕不會做什麼」,然後保持溝通,促進合作。

包括兩岸議題。其實台灣對兩岸的民族認同、歷史認同共識,遠比綠營想營造的來得大。對憲法的認同,欣賞學習對岸發展成果的進步認同,在台灣也是沉默多數民意支持的,藍白要找到共識並不如想像中難。

從藍白合作到藍白合,是多數選民的期待,藍白陣營需要的不是「挺著胸膛倒下」,而是愛台灣、顧念台灣的「胸懷」,和放下一黨之私的「胸襟」。(作者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黃國昌 賴清德 藍白合 柯文哲 新北

延伸閱讀

影/藍白中部合體 黃國昌:賴清德想的都是在鬥爭在野黨

國民黨版「南方四賤客」炸裂!綠控影射賴清德 藍酸:此地無銀三百兩

呂秀蓮促賴清德組跨黨內閣 牛煦庭:好方法但實務難

呂秀蓮籲賴清德組聯合內閣 張啓楷:先放柯文哲出來

相關新聞

減軍費、恪救災 賴總統與顧部長的天職

七月丹娜絲颱風重創南台,災民嗷嗷待哺。當國家機器應聞聲救苦,吾人所見卻是官僚冷漠,與三軍統帥一句遲到月餘的道歉。賴清德總...

疑賴、疑美論共振 綠營陷雙重困境

隨著七二六政治大罷免大失敗,廿四加一席罷免無人通過,重挫賴清德總統政治聲望;同時,美國對台實施對等關稅稅率高於日韓、要求...

會談非目標 普亭見川普的3個收穫

儘管川普替自己此次會晤普亭打了「滿分」,但從國際分析家僅能就二人舉手投足作文章,且實際聽聽長達三個小時會談後的聲明,即可...

川普把不確定當優勢 台灣連優勢都沒

儘管不久前猛轟普亭,到後來不邀澤倫斯基出席美俄會談引發外界批評,但從雙普「共走紅毯、同乘野獸」,到氣氛融洽的記者會,都說...

聯大新會期 巴勒斯坦「建國」恐無望

正當法、英、德、澳紛表示準備在今年九月聯合國大會召開時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強硬保守派的財政部長史莫特里奇批准在耶路撒冷...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試煉:7月的7場口試

今年的七月對我格外特別─我參加了七場論文口試,創下個人單月新高。趁記憶猶新,我想分享這些經驗,也回顧昔日「被口試」的往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