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豪/六成「雜質旗魚人口」,團結吧!

賴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才說到第二講,就惹起偌大風波,把眾多台灣人民打成「雜質」。加上之前行政院把原本稱為「漢族」的九十六點二%人民改成「其餘人口」,民眾憤怒之餘也自嘲成了「旗魚人」。為什麼滿口團結的總統,會一直搞出這種破壞團結、排除異己的分裂言行?

因為賴總統的治國大策略,就是衝突、對抗、排拒,用「敵我」概念分別人民。這不是追求心悅誠服的團結,而是宣示:台灣人只能團結在我麾下,不靠過來的就被當雜質。總統府發言人說這是「用民主淬煉國家團結的力量」,民進黨發言人的解釋是「百鍊成鋼」,其實都同樣體現了「反團結」的分裂、排拒心態。

為什麼?因為「煉鋼」譬喻,剛好就是民主、共和體制的相反。百煉成鋼、打鐵鑄劍的淬煉,是一種「排除」過程:把鑄劍要的成分留下來,同時把不要的雜質渣滓排除。最後燒鑄出的,就是鑄劍者要的倚天劍、屠龍刀。然而,民主共和國的精神,卻是「融合」與「涵納」:沒有人是渣滓,人人都是同胞,無分種族宗教黨派或政治意見,都能在憲政體制下受到尊重與保護。民主共和國不承認人民之上有個「鑄劍人」可以決定國家的方向,更不能決定哪個公民是「雜質」!賴總統雖然口口聲聲「民主」,但他使用「百煉成鋼去雜質」的譬喻,恰恰顯示其誤解民主國家該有的圖像。

觀諸賴政府的作風、賴總統的言語,何曾看到「包容反對者」?逆我者滾,才是其風格。民進黨沒拿立法院多數,賴總統不是拉攏小黨組成多數,也不是組成大聯合政府,而是堅持少數硬幹。少數政府又沒有個少數樣,幾乎反對立法院多數的每一個法案、每一個決議。行政院在憲法上的角色是依法行政,但現在覆議、釋憲、不執行,幾乎成了常態。唯一的理由就是:藍白組成的立法院是雜質,不是鑄劍的質料,所以不配限制鑄劍者的自由。藍白選民都是「多數」似乎也不重要,因為多數既然是雜質,那就是要煉掉的東西。大罷免就是一種「淬煉」,讓支持賴總統和民進黨的「精鋼」緊緊融合,使雜質渣滓被罷掉。這才是團結。

除了大罷免,賴總統的「團結」暗藏「選擇性排除」的地方還很多。當賴總統說多元族群的台灣,每個族群都是國家主人之際,可曾包括陸配、陸配子女,以及其他生於中國大陸的新移民?當賴總統的團結第一講不斷強調台灣與中國無關,卻完全跳過「中華民國」歷史的重要連結─明鄭不談、清朝不說、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不見了。可是,沒了這些連結,賴總統在去年國慶晚會所說的「中華民國不久後將迎來一一三歲生日」有什麼意義?一一三歲難道不是從中國辛亥革命算起嗎?賴總統又紀念歐戰勝利,但若不認中華民國與台灣一脈相承,那日本殖民時的台灣根本是歐洲的「敵國」,紀念什麼?更根本的,賴總統說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在中國大陸制定,民國卅六年施行,它的「中國連結」能這樣丟開嗎?與民進黨史觀不合的歷史,也是雜質嗎?

賴總統這種鑄劍人的傲氣,與民主共和國的「團結共融」本質上就是衝突的。「雜質說」顯示了賴總統對異類的鄙夷;「其餘人口」則看出他對「漢族」概念的排斥已可以完全崩解統計學基本概念。這麼多的排除、排斥、分化,是不可能促成團結的;被排除否定的人民,就請在大罷免投票日,讓鑄劍者看看旗魚雜質的團結!(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惡霸退散新竹宣講挺高虹安、鄭正鈐 批民進黨輸不起

民眾黨啟動宣講團反惡罷 青年十問反擊賴總統團結十講

賴清德「雜質」說非首次 2019年副總統政見發表就提出

綠全代會周末登場 主題「更好的民主、更好的台灣」

相關新聞

廖元豪/六成「雜質旗魚人口」,團結吧!

賴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才說到第二講,就惹起偌大風波,把眾多台灣人民打成「雜質」。加上之前行政院把原本稱為「漢族」的九十...

陳立恆/伯勞之鳴.謂我何求

時序六月上旬,四時節氣正好來到了芒種,根據曆書記載,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相信很少人知道...

魏國彥/積極面對第4次「珊瑚大白化」

核三廠位於台灣南端的恆春南灣,其入水口與出水口一帶有大片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生機盎然。珊瑚礁如同海面下的熱帶雨林,熱帶...

王文華/走進每一間地下室

人往高處走,但還是應該走進地下室。

蘇益仁/失智症的預防指日可待

近些年來聯合報十分重視老化失智及長照,尤其近日報導了台大醫院前院長林芳郁得了失智症五年,受到同是台大醫科同班的夫人林靜芸...

王正方/超智能AI領導控制人類?

兩年多前,好友問ChatGPT人工智慧聊天機:請列出十項有關王正方導演的事蹟。數秒後一一寫就,友人傳給我。絕了,人工智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